ID: 18088117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232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例文
  • cover
三年级教研组 语文 学科教学设计 单元人文主题 仔细观察 阅读训练要素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填写观察报告单。 2.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习作训练要素 尝试观察事物。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课 型 习作例文 课 时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11.13 教学内容解析 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的杨梅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突出了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首先,作者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我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这里既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又能引起读者的好奇:“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 接着,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的及时,杨梅树的渴望以及它那旺盛的生命力。然后,作者抓住杨梅的形、色、味的特点,生动、细腻地描写,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另外,在描述的过程中,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篇很好的范文。 学习目标确定 熟读例文,了解杨梅的特点,体验吃杨梅的乐趣,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学习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学会简单运用。 分析例文,学会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例文,学会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课前自主学习指导 本文题目新奇,从题目就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提出问题进行观察,边读边让学生说说观察到了什么。根据不同学生观察角度的不同情况,关注学生初读时产生的观察效果。 关键问题解决 如何提高学生的观察积极性? 首先,我让学生明白观察的重要性。我告诉学生,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事都存在于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各类不同的事情。不管你看不看,想不想,它都是客观存在的。这就需要我们不但用眼看,用耳听,而且还要用心想、用脑记,把有意义的材料,通过观察,分析,记录在脑海里,这样就不愁习作时没材料可写了。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级备课环节一: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和什么水果吗? 杨梅,属于杨梅科杨梅属小乔木或灌木植物,又称圣生梅、白蒂梅,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在中国华东和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区均有分布。 杨梅色鲜、味美,很多人都对它爱不释手。有一位名叫王鲁彦的作家,他也特别喜爱杨梅,我们来学习他的《我爱故乡的杨梅》,看看他是怎样观察和介绍故乡的杨梅的,分析并学习他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技巧。 杨梅树活动意图说明: 从题目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环节二:阅读例文自由阅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清段落序号,圈画出不理解的地方、读不准的字词等,及时请教同桌或者老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杨梅的?找出例文中有关的自然段。 作者是怎样描写杨梅树的?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理解。 作者运用了什么观察方法? 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今后在介绍事物时,我们也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写作,使自己的文章更生动。 作者是怎样观察和介绍杨梅的颜色的? 作者是怎样观察杨梅的颜色的? 作者是怎样把杨梅颜色的特点写具体的? 作者是怎样观察和介绍杨梅的味道的? 作者是怎样了解杨梅的味道的? 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味道的特点写具体的 作者为什么能把杨梅外形、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呢?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学习作者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