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声现象 单元检测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填空题 1.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m/s。 2.广场舞是一种新的健身方式,吵闹的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休息和学习。为了控制噪声,小明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跳舞时调小音响音量,二是附近居民及时关闭门窗。两种方法分别属于 、 (选填“消声”“吸声”或“隔声”)。 3.声音可以通过 和 两种途径传入耳内。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 ,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 。 4.把一个闹钟放在真空罩里,在不断的向外抽气的过程中(如图),我们听到闹钟的声音逐渐 ,可以设想当瓶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直至变为绝对真空时,此时我们将听不到闹钟的响声了,此现象说明了 .但实际上最后无论怎么抽气还能听到闹钟的微弱滴答声,这是因为 的缘故,我们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 5.用桌子做个小实验.用手轻敲桌子,耳朵贴在桌面上的同学能听到敲击声(如图),这声音主要是通过 传到耳朵的;耳朵离开桌面,也能听到敲击声,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比较两次听到敲击声的大小,可发现声音在 中传播时能量损失比较小。 6.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 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 7.用重锤敲打鼓面发出的鼓声是由于鼓皮的 产生的,周围的人能够听到鼓声是因为声音通过 传入人耳的,而在外太空中通讯要靠电子通讯装置是因为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8.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地震、海啸发生时一般都伴随有 (“超声波”或“次声波”)。 9.如图所示是教室上课时常用的一种便携式扩音器,教师使用它讲课的主要目的是改变声音特性中的 ,但使用这种设备会造成声音的“失真”,这是因为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 10.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剪刀将吸管剪开(不剪断),然后插入装有水的杯子中,并从剪开处将吸管折成90°角,从吸管上方吹气就能发出“哨声”。“哨声”是由吸管中的 振动产生的,通过调节吸管插入水中的深度,可以改变“哨声”的 。 二、单选题 11.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公路旁安装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声能传递信息,也能在真空中传播 12.在贺州市建市十周年庆典时,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来到贺州灵峰广场作慰问演出.场外的工作人员根据不同演员的声音就能判断出谁在表演,依据是(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13.下列事例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是(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14.现在很多智能设备都有声纹密码解锁功能,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响度 B.声速 C.音调 D.音色 15.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16.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B.在铁桥的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会先后听到两次敲击声 C.发声体的振幅越小,人们听到的声音就越大 D.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7.为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