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09561

七年级中国历史川教版上册(教学课件+教学案+素材): 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日期:2025-10-1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100179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七年级,面的,鼎立局,三国,14课,素材
    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设计制作:陈代富 【课程标准】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结果与影响;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影响;诸葛亮的外交政策。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官渡之战的赤壁之战的学习,提高学生评价战争的能力和方法;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分析和三国鼎立对历史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学生用正确方法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树立把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第一标准。 【教学重、难点】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影响及三国的关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谈话导入新课 大家听说过曹操、诸葛亮等名字吗?谁来为大家讲讲他们的故事? 请几个学生将三国的故事。 同学讲的故事哪些符合历史的本来面貌,哪些又不符合呢?请认真看教材寻找答案。 动用学生的旧知识,生成新知识,吸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的兴趣。 学生认真研读教材 讲授新课 一、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出示“军阀割据图”及古诗 曹操势力的膨胀:再读教材,归纳。三点 3、官渡之战:结合“官渡之战示意图”,学生讲解,老师适当补充,然后归纳出知识要点:时间、地点、交战方、结果、影响等。 4、赤壁之战:先请学生一起朗诵曹操诗《龟虽寿》,再请一个学生解读曹操的志向:统一全国,引出赤壁之战。出示“赤壁之战示意图”请学生讲经过,最后用表格归纳“东汉末年的两次著名的战争” 学生认真听讲,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老师的问题指导下再读教材,并作下笔记。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完成学习 二、三国鼎立的形成 1、三国鼎立的形成: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读教材,完成老师给出的表格(包括: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统治范围) 出示“三国鼎立形势图”,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 2、三国时期三国的关系:学生读书,学生分类归纳:蜀吴关系、蜀魏关系、魏吴关系。 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自己课外了解的知识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然后教师归纳整理。 课堂小结 三国时期的社会特点给你的整体感觉是什么? 《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与真正的历史有没有区别,应该怎样看待这种区别? 学生分组自由讨论,然后汇报讨论成果。 课后作业:写心得与疑问。 培养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后记】 课件44张PPT。第1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 ■魏、蜀、吴的建立 ■魏、蜀、吴的关系 ■课堂小结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设计制作:陈代富导入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公元二世纪、三世纪之交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时段。在这个不长的时段里,涌现出众多的风云人物,发生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十几个世纪过去了 ,这些人物和故事,仍是史家论述的重要内容、文人创作的热门题材、百姓摆谈的鲜活话题。历史的天空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荒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一夜风云散哪…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啊…离合总关情啊…担当生前事啊…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片尾曲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官渡之战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