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99851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化学九下8.2.1金属与氧气、稀酸的反应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1347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金属,反应,稀酸,氧气,8.2.1,核心
  • cover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知道了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到燃料的燃烧给人类会带来的幸福或灾难;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微观粒子概念,认识到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等。也就是说:同学们已接触了较多的非金属元素的知识。而本单元对“金属元素”的系统研究,是在初中阶段化学教材中首次出现的。对“金属与金属矿物”的系统认识,特别是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且与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金属———铁的研究,就具有其独特的重要意义了。 本章内容主要是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围绕“金属的性质、金属矿物存在的形态、怎样冶炼、金属的特点和用途、如何防止金属腐蚀和废旧金属回收利用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活动与研究”,使学生从熟悉身边的物质及现象入手,并通过相关资料的交流、动手实验、大胆猜测,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走向生活以及走向社会。 教师对这部分知识的处理,要突出实验教学,加强对典型反应和现象的感知,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而不是孤立地死记硬背有关物质的性质;有条件的话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学习主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做出价值判断,使学生形成新的认识,将科学探究向深层推进。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氧气,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初步了解到认识物质性质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生已经学过了“镁带的燃烧”、“加热铜丝”、“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酸雨对金属制品的腐蚀”、“实验室制取氢气”、质量守恒定律中的“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等等。学生虽对金属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由于这些知识分散在教材中,而且以零散知识点的形式平铺直叙,学生的认知中缺乏方法论上的组织结构。学生重感性的认知轻理性的归纳总结、重现象的感知轻原理的认识,因此,教师应通过联系生活、做实验、观察信息、思考过程让学生真正体验认识到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稀酸的反应 一、核心素养 (一)化学观念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 2.探究不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情况。 3.通过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和归纳,初步了解一些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知道什么是置换反应。 (二)科学思维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科学探究与实践 结合探究活动,启发学生体会分类、比较、归纳的方法和意义。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1.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及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探究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对置换反应的理解。 (二)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新的化学反应及反应类型。 三、教学过程 【课程回顾】 什么是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什么是合金? 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叫做合金。 【导入新课】 火箭飞行速度8km/s以上,尾部要承受4000℃以上的高温。 火箭的外壳材料(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 火箭外壳蒙皮主要材料(铝合金) 展示常用的铝制品的图片。 铝的应用非常广泛,这不仅与铝的物理性质有关,还与铝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提出问题:为什么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呢?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提出问题】 空气中久置的镁条和铝片与用砂纸打磨后的镁条和铝片相比有什么差异?是谁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