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版本 书法练习指导(人美版) 科目 书法 年级册课 三年级上册第5课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师 课题 撇 教学目标 任务目标 掌握撇的写法,练习写撇时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笔方法。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观察撇画的形态和分析撇画书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书写撇时起笔行笔收笔的笔法。 教学准备 教材、投影仪、PPT、毛边纸、毛笔、砚台、小字帖、铅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课程导入。 (1)朗读课训。 房室清,墙壁净。 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弟子规》 【设计意图】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做好课前准备,遵守良好的课堂习惯。 (2)复习执笔姿势与坐姿。 正确执笔-五指执笔法 (3)正确蘸墨-端安静少轻 (4)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我们前面学习了横和竖的写法,横为左右伸展的笔画,竖为上下伸展的笔画。 二、探究新知,激活行为。 (一)介绍笔画 本节课我们学习撇的写法。撇是向左下方伸展的笔画,是楷书的基本笔画之一。 请同学们想一想,撇画的形态像什么? 根据它不同的形态,我们将撇画分类:短撇、平撇、斜撇、竖撇、兰叶撇。 斜撇中老师放了3个例字,它们都是斜撇,但在不同的字中,它们的形态也会产生有所不同,撇画的粗细、方向在不同的字中会产生不同的变化。 观察笔画形态。 我们以《九成宫醴泉铭》中的“太”字为例,来学习撇的写法。(打开ppt,展示原碑中的“太”字和米字格中太字。) 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太”字中的撇画形态上有哪些特点 (方向、粗细变化) 总结:撇画方向上先竖后撇向左下,略带弧度,自然向左弯曲。粗细上由重-轻-重-轻。 分析讲解,激活方法: (一) 分析笔画写法。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书写撇 请同学们观看老师的示范,仔细观察,老师的起笔行笔收笔都用了怎样的方法。(起笔是露锋还是藏锋,行笔是中锋还是侧锋,收笔是出锋还是回锋)。 教师总结: (板书:起笔:顺峰入纸,斜切顿笔。 行笔:侧锋转中锋 收笔:提笔出锋) 我们用书法术语来总结一下: (二)讲解示范 教师示范撇画的写法,边讲解边示范。学生书空练习,提醒学生注意撇的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笔方法。笔画长短、倾斜和弧度,及起收笔的角度。 口诀:顺峰入纸,斜切顿笔,调成中锋行笔,慢慢提笔出锋 学生练习撇画。至少6遍。学生互评,教师讲评。(提醒学生书写姿势,蘸墨掭笔,五步书写法。) 主要问题: 侧锋行笔居多,没有调好笔锋。 收笔笔尖出的太快。 轻重变化太突兀。起笔顿笔太大。 (这里重点评价起行收笔,方向上不可太弯或太直,注意弧度,粗细变化为进阶要求。) 书写实践: (一)分析例字“太”的写法 1.溯源例字。 太:tài。《说文解字》:“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 ”。太从大加一点。人最开张之形为大之范式。大下加点为太之范式。 本义:过于。如:太长。 2.分析例字“太”的写法。 引导学生观察、读帖并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字形。 3.教师示范。 (1)双钩填墨法。教会学生双钩填墨法,学生进行尝试。 (2)对临法。示范“太”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撇画的位置及起笔、行笔和收笔的运笔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字形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准确分析字形,并学会不同的方法掌握字形结构。做到精准临摹。太字中撇捺还是比较难的,直接临写学生不易表现,通过双钩,可以让学生感受并思考笔画的方向粗细位置等。 (3)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二)拓展练习 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19页,先观察课本中的“石”“尤”三两个例字中撇画的形态与太字有什么不同,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再拿起毛笔,尝试临写。 强调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注意保持环境的整洁。学生规范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