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110725

苏科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1.1探索一互联网的演变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9-18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202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科版,教学设计,演变,互联网,探索,上册
  • cover
课 题 互联网的演变 第( 2 )课时 课 型 新授 总第 课时 教 学 目 标 1.掌握对比学习的方法,分析不同指挥系统通信构建方案的优势与劣势,知道网状结构成为主要的互联网组网结构的原因。 2. 能通过类比分析的方法,提炼出邮寄信件与互联网中信息传输过程之间的相同点,厘清信息的“连接- 交换- -共享”这一-过程。 3.在小组活动中,能根据任务要求,合理利用互联网工具获取信息,并能使用在线平台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发布。 4. 善于联系实际生活,知道常见的互联网应用,能将自己的思考结果与互联网中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 5.形成利用信息科技工具和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树立创新精神,勇于实践,超越自我。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互联网的由来,认识科技创新对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各类互联网应用呈现的不同特征,找出其背后的共性。 教 学 资 源 多媒体课件 目标落实过程 修改部分 一、问题引入 教师引入:从今天这节课起,我们将一起走进互联网。身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从出生起,你们就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如果要问互联网可以帮助人们完成哪些事情,你们一定是最有发言权的,请同学们说一说互联网有哪些用途。 学生活动:思考、发言,如看视频、上网课、网上购物、电子导航、沟通交流等。 教师活动:很多同学都喜欢利用互联网进行沟通,但在中国建立互联网之前,人们之间的沟通方式有哪些呢 学生活动:思考其他的信息沟通方式,如语言、信件、手势等。 教师活动: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本质都是信息的交换,互联网也同样如此。今天我们就一起用写信的方式类比体会互联网中的信息流通过程。 二、模拟互联网中的信息传递 教师活动:老师有一份加密文件,密钥将会分散在班级的5位同学手中,大家要通过写信的方式,获取完整的密钥,完成文件解密。明确活动规则:①密钥由5个小写英文字母组成;②全班分为5个小组,每组的组号就是该组拿到的字母在密钥中的顺序,每位组长将自己拿到的字母分享给组内的所有成员;③组间成员不可用手势或语言交流;④每组只能通过写信的方式获取其他组的字母。 学生活动:进行分组,推选组长,组内成员知悉本组字母。 教师活动:分发活动材料,包括信封、信纸。 请同学们观察信封,思考该怎么写信件。 学生活动:思考信件的书写方式。包括:①寄信人:自己的组号;②收信人:对方的组号;③信件内容:自己组的字母。 教师活动:提问:写好的信件如何寄出 学生活动:结合生活体验和向长辈了解,思考信件如何寄出一寄信人将信件投递至邮筒,邮递员拿到后负责送出。 教师活动:邮递员作为信件传递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同样需要你们来担任。 学生活动:每组推选一位同学上台,扮演邮递员角色。 教师活动:邮递员要做什么事情呢 学生活动:思考邮递员的职责。为了将信件准确送达,邮递员需要检查信封内容,即确认寄信人组号、收信人组号是否完整、正确,再将信件送至收信组。作为中立角色,邮递员需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再次明确目标,即写信获取字母以重组密钥。利用重组后的密钥进行文件解密,获取内容。 教师活动:使用正确密钥“login"对文件进行解密,展示文件内容,引出互联网的由来 阿帕网。阿帕网诞生之初,为了对其进行通信测试,美国斯坦福研究院尝试给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传输“login” 这个单词。由于技术不成熟,只有“”和“o”成功送达,但这场信息传输实验已经架起了互联网这座沟通的桥梁。 三、互联“网”的由来 教师活动:1957年,人们希望设计一种指挥系统:它由多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他指挥点仍能正常工作,且这些分散的点之间又能相互通信。图1是5种不同结构的指挥系统通信构建方案,请根据上述文字描述,选择一种你认为最合适的方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