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115031

10.古诗词社团《陋室铭》刘禹锡 小学延时服务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4-06-04 科目:综合实践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114540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社团,陋室铭,刘禹锡,小学,延时
  • cover
(课件网) 陋室铭 目 录 背景知识 壹 认字识词 贰 课文赏析 叁 背景知识 第一章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作者简介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只给刘禹锡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创作背景 查一查 永贞革新的历史故事 什么是“铭”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认字识词 第一章 一词多义 之 ①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③ 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 ④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⑤ 动词,到,往。 往来 ① 表示交往的人。 ② 表示来来往往的人。 古今异义 ① 无案牍之劳形(古义:身体;今义:样子) ② 惟吾德馨(古义: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③ 谈笑有鸿儒(古义:渊博;今义:鸿雁,书信) ④ 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乐器;今义:丝和竹) ⑤ 可以调素琴(古义:弹奏;今义:调解) 课文赏析 第一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 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以“德馨”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富哦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 描写居室环境即日常生活。作者从周围景色入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室主人交往之雅。来来往往的都是饱学之士,没有平头百姓。这些人可以高谈阔论,纵情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闲下来在室中可以抚琴弄弦,展卷读经修身养性。 情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