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偶 书 乡 回 贺 章 知 课前提问 观察图片中的人物,请思考他们在做什么,并举回答? 情景假设 如果你是这个年轻人,再次回到家乡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一个年轻人,十八岁离开家去外地上大学,毕业后留在外地工作,经历了很多事情,最后这个年轻人知道80岁的时候才回到家乡。 诗词展示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新字学习 偶 鬓 衰 bin shuai ǒu 1.用木头或泥土等制成的人形; 2.双,对,成双成对,与“奇”相对; 3.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 4.指丈夫或妻子。 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事物发展转向微弱。 朗读练习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词语解释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请解释诗词中标红词语的意思? (1)偶书 (2)少小 (3)老大 (4)乡音 (5)无改 (6)鬓毛 (7)衰 (8)相识 (9)客 (10)何处 词语解释 (1)偶书:偶然,书写 (2)少小:年轻 (3)老大:年老 (4)乡音:家乡的口音 (5)无改:没有改变 (6)鬓毛:两鬓的头发 (7)衰:衰老、发白 (8)相识:互相认识 (9)客:客人 (10)何处:哪里 白话译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 译文: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 白话译文 乡音无改鬓毛衰 译文: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白话译文 儿童相见不相识 译文: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 白话译文 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提问环节 问题1:从自己的理解说出诗词中表示时间很长的诗句是? 问题2:请用自己的语言翻译整首诗词? 问题3:请说明整首诗表达的意思?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属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为“吴中四士”之一。作品大多散佚,现存诗二十首,多祭神乐章与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 诗词介绍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回乡偶书二首》之一,写于作者晚年辞官还乡之时。 本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这两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自然逼真,充满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时已八十六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组诗。 提问环节 问题4:作者的乡音没有改变说明什么? 问题5:儿童为什么笑着问? 问题6:老人是“客”吗? 问题7:听到这个问题,老人是什么感觉? 文化拓展 回乡偶书(其二)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文化拓展 译文: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文化拓展 诗句赏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文化拓展 思考: 以上诗句中表达的都有同一个感情,请问是什么情? 中国人对于家乡的感情是怎样的? 你最喜欢哪一句诗句?为什么? 家乡是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