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118370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表格式)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264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四,必修,选择性,统编,格式,单元
  • cover
课题 逻辑的力量(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了解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2. 结合文本,辨识其违反的逻辑规律类型。 3. 细读文本,能辨析逻辑谬误的类型。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的 2、3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的 3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分 析语言、 思维与逻 辑的关系 (1)我们谈到了逻辑的相关基本知识,我们课下对于逻辑、思维 与语言的关系也进行了思考,大家有些什么心得呢? 明确:我们发现语言和逻辑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 不言而喻。一个观念能够清晰明确而且忠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是因为 语言正确的表达。审视我们的观念,并且理清逻辑思路,从而进行正 确的表达是我们的追求。我们会发现,语言和观念的匹配度越高,我 们在沟通的时候就越有效。 (2)从有效沟通的角度来看,有如下原则需要遵守: 1 1. 说完整的句子。 2. 不将主观的看法当成客观事实。 3. 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 环节一: 认识逻辑 的基本规 律 (1)思考“逻辑谬误 ”的含义。 (2)思考如何尽量避免逻辑谬误。 明确:有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个是前提要真实,第二个是要能合 乎逻辑地推出结论。 (3)认识逻辑基本规律:同一律、排中律、不矛盾律,通常意义 上我们也把充足理由率作为一种重要的规律。 “ 同一律 ”的含义是:概念和命题必须保持一致性。从概念同一 的角度来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保持一致。从命题同一的角度来 说,命题自身的意思和真假值必须保持同一。 用公式来总结,就是 A 是 A。“A ”指在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任何 一个概念或者命题。 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 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把不同 概念当成同一个概念来使用,往往会造成“偷换概念 ”的谬误。 亚里士多德曾经这样说到: “任何真实的事物,必须在任何方面 与它自身一致。 ”这被认为是亚里士多德对于“ 同一律 ”的总结。 阅读文段,分析其对于同一律的维护: 3 月 14 日下午两点三刻, 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 一个人留在房里不过两分钟, 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 上安静地睡着了-- ———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 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 觉到。 明确:这段文字就充分体现了对同一律的遵守。 不矛盾律:在相互矛盾的命题里,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如果用公式来总结的话,就是 A 不是非 A。这里的非 A 就是 A 的否 2 定命题。 违反不矛盾律往往会造成的“ 自相矛盾 ”的谬误。 排中律: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用公式表示就是:A 或者非 A。 “充足理由律 ”:在同一思维和论证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为 真,要有充足的理由。 它有如下要点: 1.对所要论证的观点必须给出理由。 2.给出的理由必须真实。 3.从给出的理由必须能够推出所要论证的论点。 (2)依据上述学习内容,对不矛盾律和排中律进行比较。 明确:中国著名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对于两者的差异有着非常精 辟的概括: 矛盾律最直接地体现了“逻辑之所舍 ”。 排中律最直接地体现了“逻辑之所取 ”。 环节二: 分析下列 文段违反 了哪些逻 辑规律 (1)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张三是人。因此张三是猿猴进化而来的。 明确:这个语段违反了“ 同一律 ”。 (2)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 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明确:违反了不矛盾律。 (3)唐苏味道初拜相,依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