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123047

第一单元《光与色彩》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卷(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2686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一,单元,光与色彩,五年级,上册,科学
  • cover
第一单元《光与色彩》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卷(苏教版) 一、填空题(24分) 1.本身发光的物体叫 ,光发出后沿 传播。 2.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 、黄、绿、 、 紫七种颜色的光。 3.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 传播的。“猴子捞月”是光的 形成的。 4.将红、绿两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重叠光斑的颜色是 ;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重叠光斑的颜色是 。 5.光线照射到镜子表面后会发生折返,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 6.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 。这种现象被成为“ ”。 二、选择题(24分) 7.下列都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点燃的蜡烛 B.萤火虫、明亮的玻璃幕墙 C.萤火虫、打开的电子屏 8.下列选项中,能够自行发光的是( )。 A.蜡烛 B.电灯 C.萤火虫 9.如图所示,射击瞄准时,光的传播路径是( )。 A.人眼←准星→标靶 B.人眼→准星→标靶 C.标靶→准星→人眼 10.天晴时,阳光透过圆形树叶间的缝隙照射到地面上,形成了一个个“光斑”,这些光斑是( )。 A.圆形的 B.方形的 C.三角形的 11.“猴子捞月”故事中,猴子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月亮是光源 B.这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水面相当于平面镜 12.潜水艇在水下作业时,需要使用到( )。 A.显微镜 B.望远镜 C.潜望镜 13.七色光混合后成( )。 A.黄色光 B.红色光 C.白色光 14.小明做试验时,在红色的字迹上盖上绿色滤光纸,这时字迹会呈现( )。 A.黑色 B.绿色 C.红色 三、判断题(14分) 15.星光都是星星反射太阳的光。( ) 16.小孔成的像上下颠倒,左右不变。( ) 17.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 18.教室的墙刷成白色能更好地反射光。( ) 19.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平面镜。( ) 20.白光是由一种色光构成的。( ) 21.我们用镜子也可以制造出彩虹。 ( ) 四、连线题(8分) 22.将光的现象与原理连线。 一叶障目 镜花水月 照镜子 光的直线传播 坐井观天 调整队列 光的反射 立竿见影 射击瞄准 汽车后视镜 五、简答题(6分) 23.下图是一面摔坏的潜望镜:请你在图中用线画出另一面镜子应该固定在什么位置?并用箭头表示光在潜望镜中是怎样传播的? 六、实验题(8分) 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材料:卡纸、手电筒、夹子 实验步骤: 甲 乙 ①剪三张同样大小的硬卡纸在每张硬卡纸中间挖个小孔; ②用夹子固定硬卡纸,使它们保持直立; ③把手电筒放置在距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保持一定距离。 24.如图甲,三张卡纸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让手电筒的光从①号卡纸小孔射入,从③号卡纸的小孔 (填“能”或“不能”)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此时将②号卡纸向前移动一段距离,从③号卡纸的小孔 (填“能”或“不能”)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25.如图乙,将②号卡纸向右移动一段距离(从①号卡纸的小孔仍能看到②号卡纸),让手电筒的光依旧从①号卡纸小孔射入。这时,从③号卡纸的小孔 (填“能”或“不能”)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26.由以上两个实验可以证明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 27.下列现象中,可以用上述实验结论解释的是_____。 A.照镜子 B.一叶障目 C.制造“彩虹” 七、综合题(16分) 28.“囊萤映雪”描述了晋代两个家贫而又刻苦读书的人的故事。其中的“囊萤”是指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照明读书;“映雪”是指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月亮的光亮来读书。 (1)在“囊萤映雪”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 A.萤火虫 B.月亮 C.雪 (2)“映雪”这个故事中,孙康利用的是( )现象。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3)类似的故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