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12555

说木叶

日期:2024-06-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21555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木叶
  • cover
课件40张PPT。诗中作者为何不用“落叶”与“落花”,而用“落木”与“落红”呢?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词填空:说“木叶”—林 庚 林庚(1910— )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 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走近作者 征戍(shù)????????橘颂(jú)??????????招徕(lái)??落木萧萧(xiāo)??涔阳(cén)??无妨(fáng?陇首(lǒng)得鱼忘筌(quán)寒砧(zhēn)桅杆(wéi)???漂泊(bó)?秋风袅袅(niǎo)??疏朗(shū)???窸窣(xī) 迢远(tiáo)?????????灼灼其华(zhuó)?? 亭皋(gāo)?冉冉(rǎn)?门栓(shuān)???????翩翩起舞(piān)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出窍门。 一言难尽:用一句话难以说清楚,形容事情曲折复杂。 相去无几:二者距离或差别不大。 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筌,捕鱼的竹器。 万应锭:万能药。锭,锭药。? 得鱼忘筌: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得意忘言: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疏朗:稀疏透明、通透明亮。? 疏落:稀疏零落;稀稀落落。? 【感知课文】 初读课文,概括各段的段意,理清文章结构。 (1)“木叶”成为了诗人钟爱的形象。? (2)木叶”就是“树叶”,少用“树叶”,常用“树”、“叶”及“落木”。? (3)?区别关键字在“木”字,用“落木”舍“木叶?? (4)“木得第一个艺术特征:“木”含有落叶的因素 (5)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6)“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具有颜色的暗示性?? (7)艺术形象领域,几乎一字千里? 发现问题(1—3)分析问题 (4—6)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总结全文 (7)艺术领域: 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全文思 路 “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合作探究: 按字义分析,“木”与“树”含义差不多,可是古人为什么写诗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请筛选相关信息。 关 键 点 在“木”字木”比“树”更单纯 含有落叶的因素 “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颜色上是微黄 触觉上是干燥“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归纳比较“(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意蕴。 春夏之交 秋风叶落 脱尽 叶子 枝叶繁茂 绿(叶) 褐绿 (干) 干燥 饱含水分 空阔疏朗 饱满绵密 离人的叹息 游子的漂泊 清秋的性格 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枯黄请分析以下四句诗的意境。 (1)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2)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3)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4)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吴均《答柳恽》 空阔使用了“木”字,黄色的树叶给人以空阔感。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曹植《野田黄雀行》 饱满使用了“树”字,绿色的树叶给人以饱满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 》 疏朗使用了“木叶”字,微黄的树叶给人以疏朗感。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曹植《美女篇》 繁润使用了“落叶”字,绿色的树叶给人以繁润感。合作探究: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以“木叶”为例阐述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难点探究: 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