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126424

重庆市巴蜀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7次 大小:17428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重庆市,巴蜀,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
    高2026届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 距今约 9000—7500 年的河南贾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上有粮食酿酒附着物。该遗址还出土了四十 多支骨笛,由丹顶鹤尺骨制成,是最早的可吹奏乐器,比古埃及早两千年之久。这说明,此时( ) 贾湖先民曾在折断处的笛壁上钻了十四个孔,并用细线缀合后继续使用 ①原始的畜牧业开始产生 ②剩余产品增加,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贫富分化 ③该地区史前音乐较发达 ④手工技术和农业发展为文化创造提供物质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骨笛“可得出当时已经出现了音乐,反映出该地区史前音乐较发达,③正确;根据“有粮食酿酒附着物”可得出农业有所发展,而制作骨笛子制作体现了手工 业的发展,所以能反映出手工技术和农业发展为文化创造提供物质基础,④正确;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业与手工业,没有畜牧业,①错误;材料中没有私有制和社会贫富分化的信息,②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2. 《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西周时期( ) A. 玉器制造工艺高超 B. 专制集权不断加强 C. 分封制度等级森严 D. 神权与王权结合紧密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据材料关键信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等,可知,西周时期,不同等级的人所持有的玉不同,公、侯、伯、子、男之间的分别是森严的等级,C项正确;材料内容不涉及玉器制造工艺,排除A项;专制集权出现在秦朝之后,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神权,排除D项。故选C项。 3. 《孟子·滕文公上》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 A. 存在集体耕作方式 B. 生产工具革命性进步 C. 土地私有制占主导 D. 以民为本观念已萌发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实行集体耕作方式,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工具进步,生产力发展,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土地私有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以民为本观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4. 有学者认为:“在荀子之前,儒家虽然是‘显学’,但其总停留在‘学’上,对政治没有很大影响。但经过荀子的调整,探索将儒学应用于政治实践中的具体方法,使儒家有了新的生气。”材料中荀子的“调整”主要是提出( ) A. 君舟民水 B. 人性本恶 C. “制天命而用之” D. 隆礼重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根据材料“荀子的调整,探索将儒学应用于政治实践中的具体方法,使儒家有了新的生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荀子对于儒家的贡献在于,他将儒学应用于政治实践中,他提出的“隆礼重法”既主张儒家的核心思想,由考虑当时的社会实践,推进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