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129062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6次 大小:1093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江西省,学期,解析,试卷,历史,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晚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晚清政府对外关系用语中,平等类用语大幅上升,不平等类用语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大量存在,反映出晚清外交及外交观念新旧转型的艰难,B项正确;晚清中国对于国际交往的规则并不熟悉,排除A项;从平等类用语大幅上升可以看出,晚清政府对外政策是遵守条约体系,排除C项;《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据材料可知,洛阳市场上有来自四川、山东、西域、南海等地的奢侈品,这反映了当时商业主要服务于社会上层,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东汉洛阳的市场繁荣,不能体现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洛阳与国际的交流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排除C项;地主庄园经济有一定发展主要是指地主土地规模进一步扩大且自给自足,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孟子、荀子、韩非子都主张实现国家统一,说明古代大一统思想雏形形成,答案为B;儒墨法三家的思想主张是不同的,“趋于一致”说法错误,排除A;战国时期这些学派的思想实现了思想的争鸣,大一统思想只是众多思想的一种,不能说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C错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等诸子百家对我国传统文化做出的贡献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材料内容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三家,不能代表全部,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考查大一统思想。 4.A 【详解】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主权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之后,因为《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所以A符合题意。BCD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反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直至最终形成半殖民地反封建社会,故排除。 点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近代中国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 5.C 【详解】根据所学,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因此“商鞅虽死,秦法未亡”,C项正确;ABD项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D项。故选C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之际(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部曲奴婢等贱民身份大量改变,贱民与良民的身份界限逐步消失,体现了社会身份的日趋平等,A项正确;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朝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排除B项;科举制有利于阶层的流动,但材料中贱民身份的变化与科举制度无关,排除C项;材料内容不属于政治制度的变革,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元朝设立行省制度的目的,而元朝设立行省制度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为了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元代这样划分行政区是不利于地方经济文化认同感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元代这样划分行政区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利益之争而在于加强对地方的管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元代这样划分行政区是弱化地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