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131734

第四章 幼儿与教师 课件(共66张PPT)-中职专业《学前教育学》同步教学精品课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日期:2025-05-24 科目: 类型: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372982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课件,第四章,专业,师范大学,华东,精品
  • cover
(课件网) 第四章 幼儿与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儿童观的演变历程,掌握幼儿的特性和儿童的基本权利。 ———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理解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成长的内涵。 ———掌握师幼互动的内涵、特征及模式。 技能目标 ———形成从事学前教育必备的职业信念,正确处理师幼关系中的矛盾与冲突。 01 幼儿 02 幼儿教师 03 师幼关系 CONTENTS 目录 01 幼儿 幼儿的特性 儿童观的演变历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儿童的权利 幼儿 幼儿的特性 (一)幼儿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完整个体 幼儿在先天与后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得到发展。首先,幼儿作为一个自然人,必然存在生物学意义上的遗传现象。幼儿的自然性主要是指影响幼儿发展的先天因素,即来自父母的遗传素质和自身的成熟水平。其中,遗传素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和物质前提。其次,幼儿生活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必然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获得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习得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而历史上曾出现的“兽孩”现象,正是由于个体在幼儿期脱离了社会环境而导致其丧失基本的生存与生活能力。 因此,对于成人而言,首先应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其生活成长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同时,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保障社会赋予的各项权利。其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即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未成熟性,不能完全支持其自身的社会行为,所以,成人应该创造条件来保障幼儿应享有的权利,包括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等,同时也应该培养幼儿履行相应义务的意识,让幼儿成为自然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完整个体。 幼儿的特性 (二)幼儿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 幼儿期是个体发展的最初阶段,幼儿身心发展未成熟,但这并不妨碍其从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汲取生命发展的营养。如蒙台梭利所言,幼儿具有“吸收力的心理”,所有的幼儿天生具有一种“吸收”文化的能力,可以直接从环境中“吸收弥散文化”,能够“自己教自己”,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成人应该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尊重幼儿发展的潜能。从幼儿教师的角度看,在观察和评价幼儿时,应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激发幼儿的潜能。从家长的角度看,应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提供安全、宽松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为幼儿潜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和心理基础。 幼儿的特性 (三)幼儿是自主建构的学习个体 在教育活动中,幼儿是自主建构的个体,是客观世界的主动探索者和发现者。一方面, 幼儿主动与物质环境、材料进行相互作用,促进其认知发展;另一方面,幼儿主动与他人相互作用,促进情感态度与社会性发展;同时,幼儿与符号系统相互作用,促进语言、审美和情感健康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应尊重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亲自参与各种活动,允许幼儿根据需要和兴趣以自己的方式获取感性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身体发育良好、精神丰富和人格完善,不断构建自己独特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形成自尊、自爱与自信的健全人格。 幼儿的特性 (四)幼儿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由于遗传素质及后天影响因素的不同,幼儿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据李生兰在澳大利亚的观察:不同国度文化中的幼儿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如澳大利亚幼儿在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都比我国幼儿强一些,而我国的幼儿在纪律性、自尊心和评价能力方面则优于外国幼儿。同时,性别因素也会导致幼儿的发展呈现差异性。研究表明,女孩比男孩更多地实施亲社会行为(Fabes & Eisenberg,1996),且年龄因素也会使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产生差异。(Reynolds,2001)。因此,在学前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不同发展,满足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