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9 新课标人教版 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学习目标 4.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 1.了解河口冲积岛的概念。 2. 学会描述崇明岛的生消变化过程,推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 3.分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资料: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屿。它位于长江入海口,三面环江,一面临海。全岛面积1200多平方千米,东西长76千米,南北宽13-18千米,形似“春蚕”。岛上地势平坦,西北部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东部略低。 问题:1.崇明岛是如何形成的? 2.人类活动对崇明岛有什么影响? 3.崇明岛的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问题研究的一般思路 收集资料,了解有关河口冲积岛的基本情况 根据长江口冲积岛的变迁示意图,推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 收集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推测崇明岛的未来 知识拓展资料1:河口冲积岛 资料1 河口冲积岛 河口冲积岛是含沙量较多的河流将泥沙搬运到河口,沉积下来形成的。河流在中上游河段流速较快,进入河口后流速减缓。挟带的泥沙就在河口附近沉积,成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河口冲积岛。 我国共有400多个河口冲积岛。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是一个很大的河口冲积岛(图2.37)。崇明岛的地势低平,围绕岛屿分布着广阔的滩涂。 资料分析 河口冲积岛是在哪几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河口冲积岛是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河流入海口处,受潮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缓,携带的泥沙淤积而形成。 知识拓展资料2:长江河口冲积岛的变迁 资料2:长江河口冲积岛的变迁 资料分析 1.根据资料(图2.38)描述长江河口冲积岛的生消变化过程。 2.推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 1.长江河口冲积岛的变迁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①西沙和东沙为雏形阶段。其年代据历史学者考证,大体可以追溯到唐初或五代。②宋代和元代有了扩展。先是姚刘沙(1025年)出水成洲;70多年后,出现新的大型沙洲,即崇明沙(1101年)。③明代,主要是沙洲合并阶段。这以元末明初平洋沙的出现为代表。④明末清初,冲积岛基本形成。 2.推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 资料2:长江河口冲积岛的变迁 崇明岛的形成从唐初以来,历经一千多年。在这一千多年中,崇明岛的冲淤变化和沙洲的坍涨合并同步进行。夏秋之季,长江洪水和暴风形成的风暴潮是决定崇明岛冲淤变化的两个因素。崇明岛的泥沙来源基本以长江泥沙为主,但黄河来沙对崇明岛的形成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以后黄河因人为改道由泗水入淮河,经苏北注入黄海,其中部分泥沙由南下的黄海沿岸流带到长江口,在涨潮流的推动下,进入长江河口段参与沙洲的建造过程。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黄河夺大清河入渤海,结束了七百多年直接参与长江河口沙洲建造的历史。 知识拓展资料3: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资料3: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从1955年冬开始,崇明县组织围垦滩涂和沙洲。至2000年,全县共围垦滩涂和沙洲70多处,累计围得土地面积500多平方千米。崇明岛的面积比1949年增大了一倍以上,崇明岛由中国的第四大岛升为第三大岛。 资料分析 1.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在围垦滩涂和沙洲,从而使崇明岛的面积扩大了一倍以上,加速了崇明岛的演化进程。 2.围海造陆可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资料3: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1)引发赤潮。围海造陆使海水潮差变小,潮汐的冲刷能力降低,海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趋于恶化,加之围海造陆的陆地多用于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污染物较多,尤其是污水直接排入大海,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赤潮的发生机会增加,给沿海的海水养殖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