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148261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26张PPT)

日期:2024-06-0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193826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7课,西夏,北宋,并立,课件,26张
  • cover
(课件网)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民族 契丹族 党项族 汉族 政权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上京临潢府 兴庆府 开封 辽、西夏与北宋统治概况表 辽(契丹) 北宋 西夏 10世纪初 11世纪前期 960年 耶律阿保机 元昊 赵匡胤 结合图片及文字,说说契丹族有着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酪浆羶肉夸希品,貂锦羊裘擅物华。 种类益繁人自足,天数安逸在幽遐。 髡(kūn)发 圆领窄袖长袍 游牧、狩猎 隋唐时期 唐朝末年 9世纪后期 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北方汉人避乱北逃,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房筑城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契丹立国的条件和主要标志。 契丹立国的主要条件:经济发展;定居生活;民族交融不断加深; 耶律阿保机的个人才能。 契丹立国的主要标志:统一部族;确立国号;定都临潢府。 元昊建国并非偶然,而是有它历史的必然性,这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清楚地看出。首先,西夏国的建立,正是适应其统治境内各番族部落强烈要求“立文法”,建立国家的愿望的。第二,西夏国的产生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发展的产物。第三,累世经营的基础。第四,西夏的立国是西北地区长期民族大冲突、大融合的结果。第五,具备立国的外部条件。 ———李蔚《关于元昊若干问题的探讨》 阅读材料并结合书本知识,概括党项族立国的基本条件。 经济的发展,部族统一和立国愿望的强化,民族交融的不断加深。 元昊建立西夏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燕云十六州战略位置重要,囊括了当时中国东北和北部地区最重要的险关要塞与天然屏障。 五代时期,后唐将领石敬瑭以割燕云十六州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当上后晋皇帝。 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冲突加剧。 辽太宗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宋太祖 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采取防御措施。 宋太宗 澶州之战后,签订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宋真宗 背景 宋真宗时,辽军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亲征,宋军打退辽军 议和 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影响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和约规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两国以白沟河为界,宋岁输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为“岁币”。 ———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册) 澶州之战胜利,北宋为何还要议和?结合材料客观评价。 材料一 北方的强敌,一时既无法驱除,而建都开封,尤使宋室处一极不利的形势下,藩篱尽撤,本根无庇。这一层,宋人未尝不知,然而客观的条件,使他们无法改计。大河北岸的敌骑,长驱南下,更没有天然的屏障,三四天即到黄河边上,而开封则是豁露在黄河南岸的一个平坦而低洼的所在。所以一到真宗时,边事偶一紧张,便发生根本动摇。幸而寇准主亲征,始得有澶渊之盟。然而到底是一个孤注一掷的险计。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宋太宗认为) 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宋]李泰《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 ———齐涛主编《中国政治通史》 材料四 1008年,北宋使臣路振出使辽国,回国后撰写了《乘轺录》献给宋真宗,此书记述他在辽国的见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