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148619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素材(20张PPT)

日期:2024-05-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323223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起源,课件
    (课件网)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 春节 清明节 重阳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当人类已经登上月球,发现月亮上没有嫦娥、没有广寒宫、没有桂花树,也没有玉兔,只是一个荒芜的空间,为什么我们还是要过中秋? ———民间文艺理论家·刘魁立 黄帝及黄帝后时代,发现中原专设观天象定历法治农事的机构,所以中国传统历书的名称就叫“黄历”。 “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宵中星虚,以殷仲秋” “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时间 特点 表现 先秦 萌芽 节日习俗大都建立在民间鬼神信仰的基础上。 汉 基本定型 主要节日如除夕、元旦、元宵、寒食、端午、七夕、重阳等都成为全民或全国性的节日。 魏晋南北朝 交融 民族大迁徙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大交流,促进了节庆文化的融合。 唐宋 高峰 节日从禁忌迷信的神秘气氛中解脱出来,向礼仪性、娱乐性、养生性的方向发展,演变成为真正的良辰佳节。 明清 大发展 讲究礼仪性和应酬性,礼仪变成了礼俗。明代沿海经济大发展,一些以个体农户经济为基础的节日风俗逐渐被人们所冷淡;游乐性继续发展。 赛龙舟 挂钟馗像 挂艾草 佛教 佛祖成道制粥舍众———腊八粥 道教 玉皇大帝 土地公 重阳登高 清明踏青、放风筝 中秋庙会歌舞杂技 踩高跷 舞龙活动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 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融合加速。 大一统元朝 画中不只描绘了紫禁城中的元旦朝贺活动,而且着重刻画了宁寿宫中乾隆帝抱着孙子,看放鞭炮,享受天伦之乐的场景。 先秦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 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 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 唐宋元明,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 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1949年后采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 《万国来朝图》 春节趣闻知多少 我家乡春节 春节习俗 春节歌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2009年10月4日,湖北代表中国“端午申遗”成功,这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首次跻身世界“非遗”名录。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 民族文化的物化,民族精神的内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