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150686

3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153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 cover
初中语文《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4.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材分析: 《我爱这土地》为九上第一单元第二篇文章,本单元为“活动探究”单元。本单元学习任务首先是“自主赏析”,独立阅读教材提供的诗作,涵泳品味,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我爱这土地》是诗人艾青在这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情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写下的爱国主义诗篇。 学情分析: 在长期大量的积淀中,大部分学生已基本可以辨别诗歌体裁,可以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并能对诗中的词句进行鉴赏。而大多数同学在分析理解、语言表达上较为有限,不能深入地理解诗词之美,诗人之情,以及诗词所承载的中华精神文化的内涵。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况,配合语文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多次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精辟的用词;帮助学生走进诗人所处的特定时空,触摸诗人的心灵。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背诵和比较阅读,激发学生阅读新诗的兴趣。 2.引导学生体验新诗的意境及思想内容。 3.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诗歌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情感,教学中注重“美读”。 2.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3.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本诗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 教师教读,学生美读,合作探究法,课堂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了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这中华民族的危急时刻,诗人艾青也冲到了时代的前沿,像一只喉咙嘶哑的鸟,为大地的兴衰而歌哭,他怀揣一颗赤子之心,甘愿为祖国的强盛付出自己的一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歌《我爱这土地》。 二、朗读课文 1.作者简介,了解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的诗浑厚质朴,格调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试读诗歌,读准字音 嘶哑(sī yǎ ) 喉咙(hóu lóng ) 汹涌(xiōng yǒng) 腐烂(fǔ làn ) 3.视频欣赏,模仿朗读 欣赏名家朗读视频,体会重音停连等,跟读模仿。 4.朗读指导,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注意他在读时有什么技巧?比如,他是按照怎样的基调去朗诵的?他是怎么处理停顿和重音的?大家可以边听边做记号,停顿处用斜线划开,重读的词语要在字的下面点上点。有些要拖长音的可画上破折号。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朗读课文,畅谈感悟 你听了刚才的朗读后,悟到了哪些朗读技巧?大家可以从感情基调、语速、重音等角度谈谈自己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