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152086

13.2《上图书馆》导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6次 大小:228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3.2,2023-2024,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第三单元 13.2 上图书馆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 2.梳理作者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品味真正的图书馆之乐 3.品味重点词句,赏析细节描写。 4.体会作者对图书馆的礼赞,所体现出对知识的崇敬之情,从而思考阋读之于人生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清课文的结构和内容。 难点:体味文中作者的图书馆之乐。 【写作背景】 1947年,王佐良考取中英庚款公费留学,赴英国牛津大学读研究生,成为茂登学院研究生。1949年学成回国,照理他应返回清华大学继续执教,但实际上是去了北京外国语学校(后改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佐良对清华一直有眷恋之情,后来也长期住在清华校园内,1986年出版的文集《照澜集》即以清华照澜院为题。王佐良曾在《想起清华种种》一文中说:“后来我转入别的学校工作,但是我心里始终保持着一种清华做学问的标准。”(《中楼集》)言若有憾。 【作者介绍】 一代学者、翻译家王佐良 王佐良(1916-1995),诗人、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王佐良是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中美文学交流奖评委会委员和北京市翻译者曼谷会副会长。 成就: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大英语权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英语教育和英语翻译做出巨大的贡献。著有大量学术论著、散文、游记、序跋、书评、剧评和读书随感。多部著作获奖。于199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作品: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等。 【学习课文】 1.如何理解第7段“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这句话的含意? 清华的图书馆在19岁的作者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使他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那里的灯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拟的,然而,“七七事变”打碎了作者的梦想,使其内心感到无限的伤感。 2.第8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的含意是什么?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国内战争胜利的喜悦之情。 3.在武昌读中学期间,“公书林”给了作者哪些抹不去的记忆? ①房子宽敞、舒服,环境优雅,馆外的绿色与馆内的幽静整洁相映成趣。②为能摸着那些书和看看它们的封面、目录和插图之类而感到由衷的高兴。③在这里找到斯蒂文生的书,消磨了很多奇妙的时光。④养成了读英文杂志的好习惯。 4.文章写道“它拥有一个图书馆,叫作‘公书林’,这里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而且全部开架,连我们中学生也可以进去随便阅览”,对于这种开放式的图书管理模式你有什么看法? 知识面前人人平等,要怀有一颗平等之心,善,莫大于尊重,让平等的光辉温暖人间。求知权利,人人平等,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尊重之花永不凋零,让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知识的光辉,由此来书写和谐的篇章。不仅是公共图书馆,还有剧场、美术馆等社会公共的文化空间。只有在它们可以提供全面开放的服务,成为名实相符的公共文化设施时,社会才会具有孕育文化的广阔土壤,整体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才不会只是奢谈。 5.请结合莎士比亚的台词,简要分析第9段的内容。 ①作者运用“建筑华美”以及台词中的“壮丽”“金黄色”等词语写出了英国圆形图书馆的华美,表现了对图书馆的赞美之情。②文中的“还去”以及台词中的“杰作”“理性”“力量”等,写出对人类创造力的赞美,也反映出作者对知识理性的崇敬之情。 6.请结合课文内容和自身阅读经历,谈一谈阅读对于人生的意义。 (观点一)我觉得读书是为了让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能够充实自己,并且能够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 (观点二)读书是为了自己以后能够选择自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