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160766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8次 大小:310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安徽省,蚌埠市,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
  • cover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蚌埠G5教研联盟期中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3.请务必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文积累和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10分) (1)遭遇贬谪的文人往往在诗中流露出自己的情绪。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讲述自己被贬的原因“_____,_____”,蕴含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讲述自己长期被贬谪、遭弃置偏远之地“_____,_____”,发出愤懑不平、无限心酸;范仲淹《岳阳楼记》却以“_____,_____”,劝诫友人表达虽遭贬谪依然要保持乐观旷达的胸襟。 (2)古诗文写景名句有着永恒的魅力。当流连西湖,看到碧绿的莲叶连接天际,娇艳的荷花映衬阳光,我们常会想起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_____”;当想要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时,我们又会想起诗人许浑《咸阳城东楼》中的写景句“_____,_____”。 2.阅读《艾青诗选》,完成以下任务。(12分) 阅读方法 诗句呈现 阅读记录 把握中心意象 今天/太阳的炫目的光芒/把我们从绝望的眨眼里刺醒了……我们/笑得像太阳!(《向太阳》) A这首诗中心意象是①“_____”,象征②_____。 体会诗歌情感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jiān苦/与最古老的民族。(《北方》) B这首诗抒发了对_____感情。 联系创作背景 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fù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注】本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树》) C联系当时创作背景,可知这首诗表达的主旨是_____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3分) ①炫( )目 ②fù( )盖 ③jiān( )苦 (2)补充完成“阅读记录”栏的填空(6分) (3)如果配乐朗读《向太阳》,选择什么风格的背景音乐最适合?(3分) A.轻快活泼 B.悠然恬静 C.清冷悲凉 D.慷慨激昂 3.九年级某班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3分) (1)【精选名言】(3分) 某同学想从《论语》中选出三句话,以备活动时引用。其中完全契合主题的一组是( ) ①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⑤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 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2)【设计活动】请仿照示例补充活动形式。(2分) 形式一:自强标语我来拟 形式二:自强名言我来读 形式三:_____ 形式四:_____ (3)【补充对联】(3分) 某同学想借这次活动拟一副对联,表达对老师的赞颂、对同学的激励。上联已拟好,请根据提示补出下联。 提示:逐鹿 勇赴 汗水 学海 滴滴 中原 上联: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 下联:_____ (4)【寻找人物】(3分) 语文书中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请仿照示例举出一例。(限七———九年级语文课本) 示例:邓稼先心怀祖国,鞠躬尽瘁,无愧“两弹元勋”。 (5)【修改润色】(2分) 活动结束后,某同学写下面的感言:“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但感受到了刚毅坚韧的精神,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划线有语病,请你修改。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花儿是在时间中绽放的 谈瀛洲 ①已经不是第一次养虞美人了。以前种的,不管是单瓣的中国种,还是复瓣的高大荷兰种,都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要到4月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