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162775

专题4 燃料与燃烧 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8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1次 大小:2535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专题,九年级,化学,初中,仁爱,学年
  • cover
专题4《燃料与燃烧》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对下列事实进行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事实 解释 A 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碘升华变为碘蒸气 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C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A.A B.B C.C D.D 2.野炊时,人们常将木材架空起来燃烧,其目的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引起失火,用湿抹布盖灭的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B.电路老化短路起火时,先断电,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就会燃烧 D.调大燃气杜的进风口,可为燃气的燃烧提供足够的空气 4.净水过程中加入的吸附剂是 A.氯气 B.明矾 C.生石灰 D.活性炭 5.干粉灭火器是常用的灭火器之一,它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白色干粉来灭火。这种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其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它受热后生成纯碱、水和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酸钠的热稳定性比碳酸氢钠更好 B.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原理之一为隔绝氧气 C.图书着火后,有选择的情况下最好不用干粉灭火器 D.利用干粉灭火器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6.今年年底,将有6名中国航天员共同在太空出差。已知我国空间站中的空气更新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间站实现了氧气的循环利用 B.装置甲、乙、丙主要将CO2和H2O转化为O2,在自然界实现该转化的途径是光合作用 C.装置乙中,反应时缓缓通入气体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D.装置甲、乙、丙中发生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改变 7.学习了氧气具有助燃性后,聪聪同学查阅资料获取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 ,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①钠与氯气的反应(上述左边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②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上述右边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④生活中常用二氧化碳来灭火,学习以上知识后,我们认识到使用CO2灭火应有所选择,CO2不能扑灭所有物质着火。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用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B.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D.一氧化碳用作燃料 9.十八世纪,拉瓦锡用放大镜聚集日光使玻璃罩内的金刚石燃烧,得到二氧化碳。坦南特进一步研究确认金刚石仅由碳元素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属于有机物 B.金刚石燃烧过程放出热量 C.金刚石具有可燃性 D.聚集日光使温度达到金刚石的着火点 10.“化学观念”是从化学视角对物质世界的总体认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C.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1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都含有相同原子 B 液氧为淡蓝色液体 液氧是由淡蓝色的氧分子构成的 C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 D 氧气和二氧化碳某些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 A.A B.B C.C D.D 12.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燃冰和甲烷不是一种物质,可燃冰将成为未来的新能源 B.空气中稀有气体含量较低,但其有广泛用途,如生产化肥、用于飞艇、电光源等 C.因为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不到全球水储量的1%,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D.提倡汽车使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既能减少空气污染,又能防止二氧化碳的产生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爆炸都是由化学变化引起 B.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