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4.7《升华与凝华》培优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惊艳亮相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对下列节气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雨水”—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大雪”—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2.科学课上,老师用镊子夹取一大块干冰放入装有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水立刻剧烈“沸腾”,内部产生大量气泡,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关于上述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要放出热量 B.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C.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D.白雾是水沸腾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3.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4.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干冰能产生白雾的原因是( ) A.干冰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B.干冰蒸发产生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C.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D.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 5.国家速滑馆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技术原理简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经过压缩机时温度降低 B.CO2经过冷凝器时发生凝华 C.CO2经过膨胀阀时发生升华 D.CO2经过蒸发器时吸收热量 6.2022年12月4日,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历经高温和低温的双重考验安全着陆。同时返回的还有多种太空实验样品,其中包括国际上首次在太空获得的水稻种子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产生超过1000℃的高温。舱外防热材料不断熔化、升华带走热量(如图),确保了舱内航天员的安全。防热材料在熔化、升华过程中( ) A.熔化、升华都吸热 B.熔化吸热、升华放热 C.熔化、升华都放热 D.熔化放热、升华吸热 7.如图显示物质在三种不同物态下粒子的排列状况,其中正确的是( ) A.甲是固体、乙是液体、丙是气体 B.甲是气体、乙是液体、丙是固体 C.甲是液体、乙是气体、丙是固体 D.甲是液体、乙是固体、丙是气体 8.如图所示,足球比赛中用速褪固体喷雾剂来辅助任意球的判罚,喷雾剂可以喷出一条白色的直线,白色的直线会在喷出几分钟后“神奇”地自动消失,从而不影响之后的比赛。那么这条白色直线消失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汽化 C.升华 D.液化 9.小金用如图装置,通过沸水加热碘锤来观察碘晶体的物态变化,下列描述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与小金相同的是( ) A.正在熔化的冰块 B.窗户上的冰窗花 C.被冰块“粘住”的湿抹布 D.干冰放入水中,水“沸腾” 10.图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较快地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碘的熔点为113.7℃,酒精灯外焰温度约800℃)( ) A.浸入开水中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1.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中的颗粒吸热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变化外,还可能会先 再汽化;取出“碘锤”或者移走“碘锤”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 。 12.阅读科学知识短文,回答问题: 有霜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