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180457

第24课《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23421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2,九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3
  • cover
(课件网)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卢纶《李端公》 五月天山雪,无花仅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班婕妤jié yú《怨歌行》 不知庭霰xiàn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新课导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学习目标 1.充分诵读,把握诗歌大意。(重点) 2.了解诗词曲的有关知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理解作品的内容与思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作者作品 岑参(公元715-770年),因他作过嘉州都督(今四川乐山市),故后人称他为岑嘉州。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陆游对岑参十分推崇,说他“笔力追李、杜”,“是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严羽在《沧cānɡ浪诗话》中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写作背景 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春夏之交东归,此诗当作于此期。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知识链接 歌行体 歌行是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是南朝宋的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边塞诗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在唐代进入鼎盛。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边塞诗一般出自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 朗读诗歌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qiú裘/不暖/锦衾qīn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dū护铁衣/冷难zhuó着。 第一部分(1—10句)写漫天大雪中边塞的壮丽景象。 瀚hàn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yìn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chè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第二部分(11—18句)写送别武判官时的情形。 词语注释 (1)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2)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3)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4)狐裘:狐皮袍子。锦衾:锦缎做的被子。锦衾薄: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1)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2)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一作“犹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