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课教案 第 周 第 次 课程名称 历 史 授课内容 12.明朝的兴亡 授课对象 22级酒店、康养、轨道 教学课时/授课类型 2 新授课 授课时间地点 内容分析 参考教材 高等教育-出卷网-《历 史》基础模块 中国历史主编:李帆 孟宪实 内容定位 本课是教材的第12课,包括四个子目:明朝的建立与统治的巩固、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张居正改革、明朝的衰亡。 学情分析 学生现有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学习当前知识技能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中职学生初中历史基础比较薄弱,对历史的认知能力有待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中职学生自制力较弱对历史的认知能力有待提高分析史料的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较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解明朝建立与灭亡、废丞相设内阁、郑和下西洋、海禁政策、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填写表格,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 感悟郑和航海的壮举以及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倭寇、英勇作战的大无畏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明朝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问题;明朝初期巩固统治的措施;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张居正改革的基本史实 解决方法:小 组 讨 论 法 教学难点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明朝灭亡的原因 解决方法:讲 授 法 信息化资源及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依能平台教学资源:高等教育-出卷网-《历 史》教科书 教案检查签字 教学方法 情景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发现法 课堂教学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复习提问 世界上最古老是纸币是什么?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通过复习提问的方式,巩固并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 回答教师的问题,并且在课堂上准备好所用的书本。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参与课堂 环节二情境导入 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那么明清时期的代表作品是什么呢?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哪些代表? 采用学生熟悉的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进行情景导入,使学生产生了解本课的兴趣。 说出明清代表文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引起学生兴趣,以提问地方式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 环节三新课学习 一、明清的建立与统治的巩固(一)明朝的建立1.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在应天府设立南直隶。(二)明朝加强中央集权1.明太祖废丞相,政务由六部分理。2.明成祖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3.两京十三布政司,在地方设三司,下设府州县。边疆的管理二、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一)郑和下西洋1.目的: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2.概况时间:1405~1433年次数:先后7次规模: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人数:每次出海2.7~2.8万人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3.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洋航海活动,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联系,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二、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二)戚继光抗倭 请同学们看一首童谣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抗。元末明初,日本不法商人、破落武士等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走私贸易、侵袭、抢掠,被称为“倭寇”。目的:为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和维护正常贸易秩序提供基础。三、张居正改革整顿吏治,裁汰冗官,严格考核官员政绩;清理积欠,清丈土地,实行“一条鞭法”,将田赋和徭役折成银两合并征收;充实军队,整飭边防。四、明朝的衰亡1.万历末年,宦官专权,特务机关东厂和锦衣卫横行无忌,党争不断,政治日益败坏。大官僚集团垄断土地、矿产和贸易权利将赋役、加派等负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