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192424

广东省高州市十二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8750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广东省,试题,历史,月月,学期,学年
  • cover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练习(第15周) 八年级历史试卷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林公忧国难,华夏患民暗。亮剑倾鸦片,扬威见赤心”。这首诗里提到的历史事件是180多年前发生的( ) A.虎门销烟 B.黄海海战 C.廊坊之战 D.武昌起义 2.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提到“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反映出( ) A.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B.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 3.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 A.目的: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 B.影响:中国完全陷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借口: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D.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4.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859年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一变化( ) A.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B.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适应了农民阶级需要 D.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5.“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李鸿章的观点体现了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 ) A.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 B.实现了民族独立目标 C.导致了民族工业萎缩 D.根除了列强侵略势力 6.有学者认为:“晚清中国的自强运动既没有发展为一个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近代化运动,也没有达到文化思想层次,而是仍停留在物质的、技术的层次。”该学者评论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7.如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 ) A.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 B.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沿海和内地同时被迫开放 D.仅限于东部沿海地区 ( 八年级历史 第 1 页(共 6 页) 第 2 页(共 6 页) 第 3 页(共 6 页) )8.从左宗棠的“抬棺出征复新疆”,到邓世昌的“誓与军舰共存亡”,再到张自忠的“吾一日不死,必尽吾一日杀敌之责;敌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贞至死而已”。这些铮铮誓言和壮举展现的时代主题是( )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国家分裂,民族交融 C.百年屈辱,英勇抗争 D.中央集权,逐步加强 9.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曾写道:“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这旨在说明百日维新( ) A.作为政治运动失败了 B.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C.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10.“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材料旨在说明( ) A.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适合国情 B.维新派的措施健全可行 C.戊戌变法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辛亥革命缺乏思想动员 11.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2.1925年一位著名人物病逝,一条哀悼挽联上写道: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