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196839

3.6生态系统中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态(有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课时分层练

日期:2025-04-19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619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生物学,分层,课时,必修,选择性,2019
  • cover
3.6生态系统中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态 ———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课时分层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1 生态系统主要通过反馈调节维持稳态 1.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负反馈调节 C.食物链和食物网 D.生态系统组分的复杂性 2.下列有关负反馈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当农田里蚜虫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C.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存在 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也属于负反馈调节 知识点2 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 3.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 A.食物链中有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态系统中具有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分解为无机物 4.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可以得出的合理解释是( ) A.这个生态系统没有自我调节能力 B.这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定很小 C.这个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一定很少 D.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知识点3 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时具有恢复稳态的能力 5.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相反关系 C.本图不能表示所有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D.除去农田中的杂草可以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和数量保持不变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C.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 D.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不是恒定不变的 【能力提升】 7.北极北部冰雪覆盖的荒原地带和北极南部森林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区被称为苔原。在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依靠地衣来维持生命活动。而热带雨林地区的物种资源十分丰富,当遭到一定程度破坏时可以保持原状。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遭到破坏,恢复原状,体现的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苔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相对较少,恢复力稳定性较弱,抵抗力稳定性也较弱 C.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很强 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是引入外来物种,增加生物种类,改变营养结构 8.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处于生态平衡的大兴安岭森林应具备的特征是( ) A.结构平衡: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生物数量“一成不变” B.收支平衡: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的量比较稳定 C.功能平衡:接受的太阳能与各生物释放的热能保持动态平衡 D.具有抵抗力稳定性,不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9.某学校组织高二学生开展“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活动,某同学尝试自己制作一个生态缸,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要定时向缸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B.生态缸要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要搭配合理 D.要定期观察生态缸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变化 10.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能破坏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需要利用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技术。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恢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抵抗力稳定性越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 B.恢复生态学主要是利用了生物群落演替理论,强调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 C.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生态系统恢复稳定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再改变 11.为探究影响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