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198813

1.3.3物质的检验层 (含解析)练习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沪科版(2020)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11-27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5358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3.3,必修,2020,科版,化学,学期
  • cover
1.3.3物质的检验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单选题 1.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用燃放烟花爆竹的方式庆贺新春。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试验”知识相关,下列关于焰色试验说法中错误的是 A.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 B.钠的焰色试验为黄色 C.钾的焰色试验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不能利用焰色试验区分NaOH与NaCl固体 2.配制溶液时,固体溶解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离子为 B.NaCl灼烧时火焰呈现浅紫色 C.溶液中含有个 D.配制该溶液,可以在1L水中溶解58.5gNaCl 3.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相符的是 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溶液中一定含有 B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含有 C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一定含有 A.A B.B C.C D.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焰色反应实验前,铂丝应先用盐酸洗涤后灼烧至无色 B.将干燥的有色纸条放入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有色纸条会褪色 C.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D.在制备胶体实验中,持续加热和不断搅拌可使反应更充分 5.小明同学将收集到的雾霾颗粒用蒸馏水浸取,取浸取液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浸取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说明浸取液中一定含有H+ B.向浸取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浸取液中一定含有Fe3+ C.向浸取液中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浸取液中一定含有 D.向浸取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浸取液中一定含有Cl- 6.已知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焰色试验来鉴别Na2SO4化合物中的钠元素 B.检验时,应先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 C.氯化钠在生活中的用途:腌制腊肉 D.该反应中,每消耗2.08g BaCl2,同时生成23.3g BaSO4 7.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消失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 某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 溶液中存在 A.A B.B C.C D.D 8.下列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正确的是 A.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 B.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 C.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一定有 D.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有 9.下列物质的检验、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焰色实验鉴别NaCl、KCl B.用硝酸银和稀硝酸溶液能够鉴别NaCl溶液和溶液 C.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与溶液 D.用氢氧化钙溶液鉴别和两种溶液 10.某白色固体混合物由,、、中的三种物质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混合物溶于水产生气泡,并得到白色悬浊液;②进行焰色试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其组成为 A.、、 B.,、 C.、、 D.,、 二、填空题 11.将25.0g 、、、、和少量杂质(不含钠,不与水、酸、碱反应)的混合物投入到大量水中充分反应,然后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2.5mol/L、200mL盐酸。已知:a.加酸之前,生成气体的体积为1.68L(标况下);b.加酸之后,酸的体积小于140mL时无气体生成;c.全部酸加完之后,所得溶液为中性。 (1)写出加水后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检验加水后所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