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名称 课例名称 《祝福》 教师姓名 学段学科 中职语文 教材版本 统编本 章 节 第三单元 年 级 中二 课 型 新授 课 时 2 教学目标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分析人物形象,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讨论小说主题。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小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方法的指导上也已经有了较好的铺垫。小学初中已经学习了几篇鲁迅先生的作品,大家对于鲁迅在文学创作、对社会的认识上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这节课将要更加全面的了解鲁迅作品的风格。高二的学生已有了一定小说鉴赏知识的积累,但是长期以来小说阅读给学生带来了两种感觉:一、看情节热闹;二、要分析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冻结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动情读书的欲望,把小说变成了休闲,把思考变成了形式,把书本变成了枷锁,把课堂变成了囚笼,从而,让学生丧失了学习小说的兴趣,讷于对其人物命运、社会本质等的理性分析和深度表达。因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作用,揭示小说的本质,自主地探究就十分重要,让学生敢“说”,敢“思”,敢“表达”。 教学重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讨论小说主题。 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学准备 课前在超星平台发布任务,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任务。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鲁迅小说经典人物形象导入 课文讲解 肖像描写 划分结构 人物分析 总结提升 布置作业 1、帮助学生分组并确定组长,发放任务卡,分配相应的具体任务. 2、通过qq群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和制定活动内容。 3、准备好PPT、音频、视频、微课等资料。 4、制定小组评分表。 PPT展示鲁迅经典小说作品中人物形象影视 1、将小组学习法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2、请小组来回答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 3、播放微课指导学生了解: 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时间已近年底,声声爆竹送来阵阵钝响。寒风呼啸,大雪纷飞。风雪中远远地走来了一个人:只见她满头蓬松的白发,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目光呆滞。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就是祥林嫂(板书)鲁迅先生为我们塑造的著名的文学形象。二、结合课本内容和课本剧,研读讨论。 祥林嫂有着怎样的不幸遭遇? 这些人都对祥林嫂有着怎样的影响(或怎负什么责任)?对这些人的做法又该怎样理解(或可以为他们作出怎样的辩护。) 《祝福》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文化的整体性问题,当时这个文化的整体,杀害了祥林嫂,而祥林嫂在这个整体中,她非死不可。而且祥林嫂的死,主要不是肉体上受到迫害,而是灵魂!《祝福》的深刻之处! 1、学生组合活动小组,学生课前观课,领取任务卡,完成自己的任务。 2、学生到图书馆和网上搜集资料 学生欣赏 学生表演课本剧《祝福》。 学生讨论,明确:外逃帮佣,初到鲁镇被人劫回,被迫改嫁丧夫失子,再到鲁镇捐献门槛,未能赎罪逐出鲁家,沦为乞丐祝福之夜,凄然死去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些人也并非大奸大恶之人,行为上最狠的就是婆婆,把她绑起来卖给贺老六;语言上最重的就算鲁四老爷了,他说祥林嫂是伤风败俗的人。 学生认真聆听,记笔记。 小组讨论后,发言 听讲,记笔记 听讲,记笔记 利用所学将情感融入到作品中。 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训练学生的选材、组材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充分利用小组进行活动准备,更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此环节结合电影图片,形象、直观的解决教学难点。 情境导入,吸引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社会环境对祥林嫂的影响。 本环节考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结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