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207354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5次 大小:33778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四川省,学期,解析,试题,地理,期中
    泸县第四中学高2023级高一上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试卷满分:100考试时间:75分钟 第1卷选择题(45分) 一、选择题部分: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球的演化史,从生物的角度来说就是古生物的演化史。从地球生命出现到人类出现和发展,经历了约35亿年。而寒武纪被称为“生命大爆发”的时代,也被作为显生宙的开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是因为( ) A. 寒武纪出现了大量的藻类植物 B. 寒武纪是地球上大量高等动物开始出现的时代 C. 寒武纪生物进化速度最快 D. 寒武纪之前地球上没有生物存在 2.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出现的主要生物是( ) A. 原生动物 B. 鱼类 C. 无脊椎动物和高等藻类植物 D. 两栖类 3. 前寒武纪,就出现了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的低等的单细胞生物,这种生物是( ) A. 三叶虫 B. 蕨类植物 C. 蓝藻 D. 裸子植物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地球古生物研究表明,前寒武纪出现大量藻类植物,A错误;在寒武纪之前,地球上已经有了生物,D错误;但演化速度慢,数量少,C错误;而在寒武纪,出现了著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这个时期是地球上大量高等动物开始出现的时期,而显生宙指的是开始出现大量高等动物以来的阶段,故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B正确。故选B。 【2题详解】 据化石研究发现,寒武纪出现了以三叶虫为代表的无脊椎动物和大量高级的藻类植物,C正确;原生动物出现在太古代,A错误;鱼类出现在古生代中期,B错误;两栖类出现在古生代后期,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古生物研究表明,在前寒武纪出现了一些原核生物,其中蓝藻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C正确;三叶虫和蕨类植物是古生代的生物,AB错误,裸子植物是古生代后期出现,中生代繁盛的植物,D错误。故选C。 【点睛】生命是由化学物质从无机到有机演化而来的,原核生物的出现,藻菌生态系统的形成(蓝藻是最早出现的放氧生物),真核生物的出现(绿藻是最早具有真核的生物),洋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三叶虫时代),鱼类的出现和发展(蕨类植物时代),两栖类的出现,裸子植物和爬行运动,鸟类的出现和发展,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从猿到人。 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天文学上称之为一个天文单位。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将志愿者送上火星。火星质量约为地球的0.11,大气密度约是地球的0.01,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则火星与地球的距离约为( ) A. 0.53天文单位 B. 0.78亿千米 C. 1天文单位 D. 2.28亿千米 5. 志愿者在火星遇到的困难可能有( ) A. 没有稳定的太阳光照 B. 火星引力强 C. 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D. 有液态水 【答案】4. B 5. C 【解析】 【4题详解】 一个日地距离即1个天文单位。火星是临近地球的第一颗地外行星,由材料可知火星距日平均1.52天文单位,因此,火星到地球最近距离大约为1.52-1=0.52个天文单位。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天文学上称之为一个天文单位,那么0.52天文单位=0.52*1.5亿千米=0.78亿千米。故选B。 【5题详解】 火星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光照相对稳定,A错误;火星的体积和质量相对较小,火星引力相对较小,火星大气稀薄,因而火星上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B错误、C正确;液态水适合生命的存在,但火星没有液态水,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1)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①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②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2)自身条件:①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②适宜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