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219717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8次 大小:23833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名校,2023-2024,年高
  • cover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在甘肃齐家文化的皇娘娘台遗址中发现有一座成人合葬墓,一男二女。男性在正中仰卧,左右两侧各有一女性,均为侧身曲肢,面向男性,卧于棺外。这一时期( ) A. 人们开始大量使用陶器 B. 氏族公社联合形成部落 C. 熟练掌握青铜铸造技术 D. 仰韶文化处于发展高峰 2. 下图所示是出土的西周中晚期青铜器———格伯簋,其内底有铭文83字,记述格伯以三十亩土地交换佣生的四匹马,双方剖木为证,并在书记官吏的见证下确定了土地的界域,佣生遂作此簋以记录田产。该铭文反映出西周( ) A. 分封制度推行受阻 B. 青铜铸造水平较高 C. 井田制度受到冲击 D. 文字向简约化发展 3. 关于六亲,历代的说法不一。按《左传》的说法,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亚;按《老子》的说法,指父子、兄弟、夫妇;按《汉书》的说法,则指父母、兄弟、妻子。这些说法主要体现了( ) A. 宗法文化的影响 B. 儒学的划分标准 C. 先秦的政治体制 D. 秦汉的文明进程 4. 有学者在谈及秦统一的原因时指出:“在秦人的价值评价中,没有给道德伦理留下位置……内心修养或道德的自我反省,在这里是没有必要的,需要的是对自我以外实际世界的探求和自身物质需要的索取。所以人们关心的是生产、作战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务,而不注意仁义之兴废、礼乐之盛衰以及道德之完善。”该学者意在强调( ) A. 秦人汲取了法家强权的思想 B. 功利主义价值观念推动秦的统一 C. 秦朝的国家组织力较为强大 D. 耕战思想利于强化专制集权统治 5. 下表为汉代部分大司马大将军(中朝官员核心)概况,据此可知两汉时期 姓名 人物简介 卫青 西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弟弟 霍去病 卫青的外甥、霍光同父异母的兄长 霍光 西汉宣帝第二皇后霍氏的父亲(废黜刘贺) 王莽 西汉平地皇后王娥的父亲 何进 东汉灵帝皇后何氏的哥哥(召董卓进洛阳) A. 选官用官强调血缘关系 B. 外戚政治具有两面性 C. 宦官势力仍被外威压制 D. 中朝的设立威胁皇权 6. 贾思勰《齐民要术》的卷九中专门列有《炙法》篇,对胡人的烹饪方法“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如烧饼就是把“羊肉二斤,葱白一合,豉汁及盐”熬熟,加入生发面饼中“炙之”,还有用“炙法”来制作家畜、家禽、水产类的记载。这些记载体现了( ) A. 饮食习俗胡化成为主流 B. 民族交往促进文化交融 C. 人口流动加快南方开发 D. 政治改革推动习俗变迁 7. 《南史·沈庆之传》记载,沈庆之在常湖立园舍,“广开田园之业”,每指地语人曰:钱尽此来。西晋太子洗马江统愤然感叹道:“秦汉以来,风俗转薄,公侯之尊,莫不殖园圃之田,而收市井之利。”这集中体现了,当时( ) A. 豪强地主干扰市场的发展 B. 政府商业政策发生转变 C. 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趋势 D. 经济作物的种植蔚然成风 8. 唐朝末年的韦昭渡,属京兆韦氏,咸通进士。却被宦官田令孜讥讽为“在中书则开铺卖官,居翰林则借人把笔”;至于裴枢,出自“代袭冠冕”的河东著族闻喜裴氏,咸通进士。更只被军阀朱温及其心腹视为“衣冠宿望难制者。”材料表明士大夫群体( ) A. 构成资质令人瞩目 B. 来源兼具科举和门户特点 C. 对品第的维护和自矜 D. 完全由新兴势力构成 9. 唐朝前期,财政完全由中央统收统支,各地的赋税收入要全部上缴中央,运送到京城或指定的国库,中央对地方的支出又要转运到各地。两税法实行后,属于地方的开支就地留在州县,只有上供的部分才被送往京城。这一转变( ) A. 导致藩镇势力日益坐大 B. 降低了政府对实物税的依赖 C.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有利于减轻民众的赋役负担 10. 《宗延英墓志铭》是在陕西省北部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