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222770

第41课 《把心交给读者》 教案(表格式)《大学语文(第四版)》(高职版)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476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41课,把心交给读者,教案,格式,大学语文(第四版),高职
  • cover
教 案 首 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次 时数 课型 新授课 课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 把心交给读者 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一、 了解巴金的生平与创作。巴金在这篇“当作我的遗嘱写”的大文中,给广大读者留下了非常重要、难忘的教言。他用自己的语言、充满诚信与期望、激情,把一辈子的人生经验、写作实践中感受最多最深的思考,进一步给我们大家指点出了再出发的方向。值得认真学习、牢记,并努力实行。二、 了解《随想录》的内容、价值和意义。巴金交给广大读者的心,不仅是一颗心,一颗热心,更重要的是其中充满着为人民服务之心,负责到底之心,求真务实之心。他的这颗心实际是一个结晶体,高尚品格、不倦追求、从各方面接受到的许多教育,都已被他的这一结晶体融汇成一个巨大的力量库。他发挥出的精神力量值得我们永远牢记、感谢。三、 感悟巴金的敬业精神。 重点、难点:了解《随想录》的内容、价值和意义。 感悟巴金的敬业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讲练综合法、讨论法、实验观察法、模拟法)及教具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应用:图片、等 讨论法 幻灯片 板书设计(主板书标题、层次、图形位置、分栏区个数、副板书位置等):《随想录》 《把心交给读者》--敬业精神《随想录》这是一部散文合集,是五部散文的总称;《随想录》是一部说真话的大书。《随想录》是一部否定自己,反省自己,责备自己的忏悔录。《随想录》是一部批评文革,反思文革的批判书。 作业: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后记(经验、不足): 教 案 内 容 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 重点环节提 示 一、导入新课巴金多次说过他不是文学家,他“不是为了做作家才拿起笔来写小说的”,因此,他对写作的看法与一般作家不同,他不考虑自己在文坛上的名声,更不考虑艺术的永恒,他只求宣泄心中的热情,只求他在与读者的交流和沟通中平衡自己的内心。这是他一以贯之的写作态度,也是他高尚的敬业精神,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他的《把心交给读者》,感悟他对读者的一片诚挚之心。二、讲授新课 《把心交给读者》1.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 鬼 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卷网-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 虎 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