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22793

语文八年级上沪教版1.1《白杨礼赞》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9065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语文,八年级,教版,白杨礼赞,课件
  • cover
课件34张PPT。白 杨 礼 赞 茅 盾 礼赞是什么意思?(以崇敬的心情称赞表扬)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茅盾是笔名,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担任《小说月报》主编,并与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著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散文《白杨礼赞》等。作者简介 背 景 介 绍 本文写于1941年3月。1940年前后,延安抗日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战斗,多次粉碎敌伪的“扫荡”。这一年,茅盾应朱德同志之邀来到延安。他耳闻目睹延安抗日军民的生活和革命精神,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当他在西北高原上看到 “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地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时,他似乎找到了一种感情的寄托,对白杨产生了特殊的情感。他把对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深挚感情全部倾注在白杨树身上了。《白杨礼赞》应运而生。 第一课时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读、会写,理解成语意思。 2.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把握文章线索。婆娑( ) 楠木( ) 秀颀( ) 虬枝( ) 无边无垠( ) 开垦( ) 坦荡如砥( ) 毡子( ) 恹恹欲睡( ) 主宰( ) 旁逸斜出( ) 倦怠( )1.给红色字注音(各2分,24分)预习检测2.解释词语(各3分,共21分)1、坦荡如砥: 2、妙手偶得: 3、伟岸: 4、秀颀: 5、婆娑: 6、主宰: 7、无边无垠: 3.根据解释填词语(各5分,30分)1、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 2、树枝从树干旁边斜伸出来。( ) 3、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 4、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 )5、视力所及的范围。( ) 6、像龙一样盘曲的枝条。( )自学指导一: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划分本文结构层次。 2.本文题为“白杨礼赞”,全文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划分本文结构层次。全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①):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②———):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⑤———):具体描绘白杨树形象,突出其不平凡。 第四部分(⑦———):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⑨):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明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2.本文题为“白杨礼赞”,全文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 第一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四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六段:这就是白杨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八段:我赞美白杨树,因为…… 第九段: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本文的抒情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自学指导二: 合作探究,研读课文一、二部分听读第一、二部分,思考: 1、开头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从二、三段中,找出表现以下内容的词句:黄土高原的特点,见到黄土高原时的感觉,见到白杨树时的情绪变化。 3、第二部分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1、开头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开门见山,点明文章主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记叙文开头的作用:为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引起下文; 起线索作用; 抒发情感,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2、从二、三段中,找出表现以下内容的词句:黄土高原的特点,见到黄土高原时的感觉,见到白杨树时的情绪变化。 特点:是黄绿交错的一条大毡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感觉:雄壮,伟大,单调情绪:恹恹欲睡,惊奇地叫了一声3、第二部分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环境之美描写黄土高原的壮美景色,交代白杨树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