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230004

湘教版必修第一册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表面形态课件(4份打包)

日期:2024-05-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101882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地球,打包,4份,课件,形态,表面
    (课件网)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课 堂 小 结 随 堂 训 练 课标定位 1.喀斯特地貌的景观特点 (1)侵蚀地貌 (2)堆积地貌 2.海岸地貌的景观特点 (1)海蚀地貌 (2)海积地貌 课标定位 3.冰川地貌的景观特点 (1)冰蚀地貌 (2)冰碛地貌 素养阐释 1.借助视频、图片或野外、户外活动等,观察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景观,能够识别主要的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并从形态、物质组成的角度描述主要地貌的特点,培养地理实践力 2.运用资料,简要描述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以及冰川地貌的形成过程,养成运用综合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一、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2.喀斯特地貌分类:分为喀斯特溶蚀地貌(溶沟和石芽、 峰林和孤峰、溶斗和地下溶洞)和喀斯特沉积地貌(石钟乳、石笋、石柱、钙华)。 3.溶沟: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4.石芽: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云南石林就是发育良好的石芽群。 5.峰林: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远望如林。 6.孤峰: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 岩溶盆地中。 7.溶斗:又称喀斯特漏斗,是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不足百米,面积由几十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大的可达几平方千米。溶斗下部常有落水洞通往地下,如果通道被黏土或碎石堵塞,就会积水成池。有的地方又把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天坑。 8.钙华: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2大量逸出,导致CaCO3沉积,形成钙华。由于钙华的不均匀分布,常形成钙华坝、钙华湖等喀斯特沉积地貌。 9.溶洞:富含CO2的水在地下沿裂隙流动时,将石灰岩溶解后随水带走,形成溶洞。在溶洞内,含Ca(HCO3)2的水从洞顶往下滴时,因水分蒸发和CO2逸出,从水中析出的CaCO3在洞顶、洞壁和洞底发生沉积,形成多姿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石钟乳和石笋连在一起,形成石柱。 【思考感悟】 20世纪末,我国构想建设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提升我国天文观测水平,按照设计,需要挖出半径304米的半球状大坑,且坑底排水通畅。 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25.6°N,106.8°E)隐藏在贵州群山深处,形如“巨碗”,半径超过300米,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2016年7月,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在这里建成。 该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大窝凼是天然形成的洼地,工程量相对较小;②大窝凼底部裂隙发育,并与地下河相连,有利于排水。 二、海岸地貌 1.海岸带:陆地和海洋互相接触和互相作用的地带。 2.海岸地貌: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分为海蚀地貌和 海积地貌。 3.海蚀崖:海水不断冲击岸边基岩,淘空下部的岩石,使上部的岩石塌落,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称为海蚀崖。 4.海蚀平台:在波浪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后退,形成微微向大海倾斜的基岩平台,称为海蚀平台。 5.海蚀柱:在海蚀平台上,有些抗蚀能力强的部分保留下来,称为海蚀柱。 6.海积地貌: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如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 在非洲纳米比亚的纳米布沙漠和大西洋冷水域之间,有一片白色的沙漠,葡萄牙海员把纳米比亚这条绵延的海岸线称为“骷髅海岸”,这条500千米长的海岸备受烈日煎熬,显得那么荒凉,却又异常美丽。从空中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