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234529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一课时 说课稿

日期:2024-05-16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184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课时,第一,分布,变化,气温
  • cover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由天气、气温、降水和气候这四节内容组成,这四部分内容紧密联系,环环相扣。而第二节讲述的是气候的要素之———气温,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引申,而且它与第三节即气候的另一要素———降水一起,更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第二节主要讲了气温与生活的关系、气温的时间变化、气温的空间分布三个内容,而本节课只学习前两个内容即气温与生活,气温的时间变化。 二、学情分析 地理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与小学的知识衔接较少,而且相对于语数外来说,学生对地理兴趣和重视都不够。同时七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较差。这节课所需有关全球五个温度带的特点及划分界线,学生已在第一章学过。对于气温的定义也已在本章第一节了解过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②知道气温的观测方法,了解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等概念。 ③学会使用气温资料,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并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例子,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②通过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的绘图和读图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学会分析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 五.教法与学法 1.采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这是我这节课贯穿始终的教学理念。由学生身边的与气温相关的实例,拉近气温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气温就在自己的身边,气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这也正是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2.利用对比法、启发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等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就是根据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而不同的地方气温的变化特点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这时对比法就派上了用场,再结合多媒体课件,启发引导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学生就不难分析并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了。 六.教学过程 1.导入:利用两张(牡丹打伞图和大树穿衣图)看似奇特又是洛阳常见的图片,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分析它们奇特的原因是与气温有关,从而由生活直接就进入了本节课的主题———气温和气温的变化。 2.气温与生活:分组讨论气温与人们衣、食、住、行的关系,学生通过思考、回顾、讨论与总结发言,既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了气温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为后面学习气温的变化的重要性打好了基础,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概括总结能力。之后,让学生欣赏气温与生活的图片,尽一步感知了气温与生活的关系。 3.气温的观测:这部分内容很简单,而且也不是课标要求的重点,因此,我让学生自己看书上的“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然后用“百叶箱”图片引出对温度计的读数———基本概念———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起一个过渡作用。至于为什么温度计要放置在百叶箱而且得距地面1.5米的高度,简单地向学生说明原因即可,不必深究。 4.气温的变化:这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利用课件动态显示过程把气温观测的数据转换成曲线,使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了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再让学生模仿气温日变化曲线的绘制过程,趁热打铁让学生自己画一幅类似的气温曲线图,其实就是咱们洛阳的气温年变化曲线,让学生在画图过程中,感知洛阳一年当中气温的变化规律,这为后面分析不同地方气温年变化规律作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之后再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