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257114

第16课 散文二篇《我为什么活着》 课件 (共19张PPT)

日期:2024-05-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17232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活着,课件,19张
  • cover
(课件网) 第16课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 学习目标 1.分析文章的结构,赏析文章的语言; 2.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1872年—1970年),出生于英国,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 基础夯实———写作背景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晚年为其所撰自传而作的一则序言,文章以饱含情愫的如椽巨笔精要地概述了支配他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感情。表达了他对挚爱与知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为我们彰显了一个思想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整体阅读 1.思考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 总—分—总。 开头总提,中间三段对第一段内容进行具体阐述,最后总结。 整体阅读 2.理清文章的情节。 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开宗明义:作者开门见山地回答了“我为什么而活着”的问题。 说明追求爱情的三点理由:带来狂喜,摆脱孤寂,梦见天堂。 整体阅读 2.理清文章的情节。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说明追求知识的理由。 阐述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总结并有所升华:人是值得活的,愿意再活。 重点研讨 1.作者为什么而活着? 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回答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重点研讨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中间三段对第一段内容进行具体阐述。作者说,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1)爱情可以带来狂喜;(2)爱情可以摆脱孤独;(3)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重点研讨 3.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这里写了追求知识的三方面:(1)了解人类心灵;(2)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3)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自然、社会。他追求知识,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人类。 重点研讨 4.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于是,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唤,眼前浮现的是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这里,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失败,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重点研讨 5.最后一段,作者说:“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确实,爱情、知识、同情,写在了罗素生活的旗帜上,高高飘扬。他追求激情,追求知识,关爱人类,它们从不同角度塑造了伟人罗素。 重点研讨 6.作者的这三种激情有没有内在的逻辑顺序? 这三种激情是按照境界、感情的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排列的。对爱情的追求是人最本能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则进了一层,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则升华到了博爱的境界。 重点研讨 (1)“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如何理解句意? 7.品析语言。 表现了作者那一颗至诚至爱的博大心灵。“纯洁”表示除了这三种追求外,别无其他;“无比强烈、不可遏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