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262177

13.1《迷娘(之一)》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347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3.1,2023-2024,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13.1《迷娘(之一)》同步练习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迷娘》(之一)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 ① 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思乡之歌。它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 ② 在世界优秀的古典诗歌中,如此凄艳感人的作品也是少见的。它的成就虽然不限于情境交辉, ③ 它这方面的成就最值得人们借鉴, ④ 诗歌中情与境分离的现象太普遍了。人们习惯于讲情景交融,却 ⑤ 了景是境的一种形态,离境而写景,是不会有真正的情景交融的。 ⑥ 笔者以“情境交辉”为题写下这篇文章,以示提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淡雅 虽然 但是 / 忽视 因此 B 淡泊 然而 / 因为 忽略 / C 淡雅 即使 但是 因为 忽略 因此 D 淡青 即使 而 由于 忽视 所以 A.A B.B C.C D.D 二、小阅读-课内 2.你认为《迷娘》(之一)这首诗歌的最大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3.体会诗歌《迷娘(之一)》中复沓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 三、语言表达 4.请依照下面诗歌前两节的格式,续写第三、四节 我是雪 我被太阳翻译成水 我是水 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娜拉和易卜生的名字于1889年11月最初出现于日本文坛。易卜生去世的1906年掀起易卜生热,延续多年,文学史称之为“易卜生季节”。它对长期支配日本的女性观———日本式的儒教型,无疑是一个响亮的冲击。 ②儒教的本家原在中国,这里试举一例说明,日语“良妻贤母”便是由汉语“贤妻良母”先传到朝鲜,变成韩语“贤母良妻”,而后于19世纪末输入日本变成的。近代日本将公共与家庭领域分开,主张“男人工作,女人持家”,引进西方的性差科学以证明家务是女人的事业,其实是明治启蒙期对民主化的一种误解。明治维新振兴女子教育,只注重贤母养成的必要性,因为“良妻贤母”与“国家”———国(天皇制国家),家(《明治民法》下的家父长家族)紧紧关联。家是国家与个人的媒介,女性国民只须好好地温柔地起妻、母作用,免谈革命。 ③拒绝家和家的联姻,推行自由的个人恋爱和结婚,可以看作是从“家”解放出来的功绩之一。近代选择的“核家庭”(从日语直译过来的单词,指像孩子一样分裂到最小的单位的家庭形态) 。 ④但是,站在女性自我的视点来考察,所谓自由的个人幻想、生育子女的共同体幻想,显然都是近代“核家庭”对女性自我的压抑和束缚。恋爱、结婚一体化思想的背后是———男人们作为劳动生产的一方,女人们专门从事家务,被关闭在家庭这一私的领域里。作为女性,近代“核家庭”自我压抑的根源,不再是家制度时的家长,而是丈夫。原以为能够充足个人自由的恋爱,似乎变成了“核家庭”中夫妻关系的修理所。 ⑤最早反映出近代家庭内女性的这种不满的历史性作品,便是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女主人公娜拉意识到在“核家庭”中,女性是隶属于男性的并试图脱出。在日本,娜拉式的叛逆型女性形象最早出现于女作家清水紫琴的《残缺的戒指》(1891),距易卜生名字出现于日本之后只有两年。但它真正引起评论界注意,却是在日本女性主义批评成立的70年代后期。 ⑥《残缺的戒指》是第一篇女性的第一人称告白体小说。明治二十年(1887)前后,日本出现第一人称口语小说。这种自叙体文学很适合女性的自我表现,因为女性本来就富于感性的日常生活,这一来可以从身边小小的故事写起,像拉家常,写日记,随意而亲切。 ⑦《残缺的戒指》开女性笔下离婚小说的先河。它写的基本是作家的亲身经历。清水紫琴毕业于高等女校,受民权运动及女权思想的感召,毅然离婚自立,成为一名女学杂志的编辑。《残缺的戒指》开篇写道:“你注意到我的这枚戒指了,你惊异,玉已被毁灭,为什么还戴着?快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