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273336

浙教版(2023)信息科技四上第13课 数据有关联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11-24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10941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3课,教案,关联,据有,教版,科技
  • cover
第13课 数据有关联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四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响应课程标准中“通过观察身边的真实案例,知道如何使用编码建立数据间的内在联系,以便计算机识别和管理,了解编码长度与所包含信息量之间的关系”的内容要求。 学生已经通过许多典型信息科技应用场景感受到身边无处不在的数据,能够使用数字、字母或文字编码表示信息。为了更好地了解编码可以建立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多个数据可以通过同一编码产生关联,本课安排了“身边的数据关联”“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数据痕迹关联的实现”三块内容。结合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使用编码建立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和数据痕迹关联的实现过程。“探索”环节以图书编码实例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建构”环节的导语让学生了解“编码可以建立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多个数据可以通过同一编码产生关联”。建构一环节是寻找学生社团的座位号与上课时间,意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数据之间的关联。在此基础上,建构二环节指出借助编码的唯一标识功能,可以建立不同系统中数据间的内在联系,是其在真实世界中得以广泛应用的典型案例。建构三环节设计了数据痕迹可以通过数字身份关联到某个人的相关案例,强调了数字世界的数据也是相互关联的,与三年级“在线学习与生活”的教学内容相呼应。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编码实例,发现不同编码规则所包含的信息量存在差异。 2.通过观察身边的案例,理解编码长度与信息量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了数据的呈现形式、作用与价值,了解威胁数据安全的因素,掌握基本的数据获取方式,能对获取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解读,感受到编码的存在,理解编码与数据的差异,了解编码具有唯一性且具有多种形式,掌握编码中信息量与长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形成数据痕迹关联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普通教室、计算机教室、图书馆等。 2.教学演示文稿,毕业证、社保卡、机动车驾驶证等相关图片。 3.学生信息表、社团安排表、任务单等实物或教具。 教学实施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视频导入,引出问题,组织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图书馆书本上的编码的含义,思考索书号与找书的关系。 2.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索书号,思考其中的含义,并尝试解读索书号。 3.引出主题,提出目标 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使用海量的数据。编码可以建立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多个数据可以通过同一编码产生关联。提出本节课目标: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数据痕迹关联的实现。 观看视频和图片,交流讨论车索书号中的信息,汇报观察思考结果,尝试解读索书号里的信息 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的环节,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编码意识,提升学生编码中蕴含信息的认识。 教学活动一 身边的数据关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学号对于学生信息的关联,思考学号中所蕴含的信息和关联的信息。 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小组为单位,观察图片中的信息,帮助小林同学找到其上课的时间和地点。 3.小组汇报交流,并相互补充 观看视频,了解学号中的信息以及与社团信息间的关系。 合作探究,结合表格数据帮助小林找到其上课的时间地点 合作探究,观察分析,用实际的身边事例体验数据之间的关联。 教学活动二 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身份证号码与什么信息可以进行 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身体验,说一说身份证与什么信息可以产生关联。 小组汇报交流,并相互补充 4.教师小结:借助编码的唯一标识功能,可以建立不同系统中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如使用有唯一标识功能的公民身份号码,可查询该公民在多个系统中的信息,从而描绘出其完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