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275277

3.2 科学探究:向心力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一下学期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日期:2024-05-03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9272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学期,第二,必修,2019,科版,物理
  • cover
《3.2科学探究向心力》 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课程标准(2022版)、鲁科版必修二教材、学情分析。 1.课程标准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 2.教材分析《科学探究:向心力》一节选自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在整个必修二的教材中,《圆周运动》一章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而《科学探究:向心教学设计理念设计流程教学设计主体阶段一、确定预期的学习结果 力》一节在圆周运动这一章内容的学习中有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既解释了前面对圆周运动的认识,又对后面分析圆周运动的实力起到了指导作用。人教版《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是独立的两节内容,鲁科版《科学探究:向心力》一节中,在完成对向心力的学习后,直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向心加速度的学习,既体现了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又避开了用矢量方法分析向心加速度这一难点。本节课按照鲁科版课本,将矢量分析加速度方向作为学生的课后探究环节。 教学重点: 理解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向心力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向心力是按作用效果命名的力,向心力的方向时刻在改变。 3.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从知识结构来看,学生在必修一中已经学过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等知识,能够准确且熟练的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能够理解运动与力的关系。通过第三章第一节的学习,已经对圆周运动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线速度、角速度、半径、周期等描述圆周运动物理量有了较好的理解。 (2)能力方面学生对探究问题的一般思路已经比较清楚,具有探究和学习向心力大小影响因素的能力。 (3)思维方面高一学生的思维方式容易停滞在知识接受层面,忽视概念间、规律间的相互联系,学生不能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学生实际入手,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注重创设物理情景,创造自由的课堂气氛,进行探究式教学。 4.确定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①理解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向心力是效果力 ②掌握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公式,并能进行计算。 (2)科学思维: ①能分析出向心力的来源 ②能在熟悉情境中运用匀速圆周运动模型解决问题。 (3)科学探究: ①能制定探究向心力大小的实验方案并使用已有实验仪器获得数据。 ②能分析实验数据,形成结论,能分析实验误差。 (4)科学态度与责任: ①认识到物理研究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创造性工作 ②有较强的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兴趣 (二)需要思考的问题 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是什么? 2.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确定方案探究向心力的大小? 3.如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向心加速度? ①.观察报告能够观察实验,分析数据,得出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 ②. 表现性任务 (1)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说出向心力的定义和作用效果。 (2)能够制定方案,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定量得出向心力大小公式。 (3)能利用向心力表达式进行正确的计算。 (4)能利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3.其他证据———课堂检测设计 例 1:一般飞行员能承受的最大向心加速度的大小约为 6g。在飞行表演中,飞机某次水平转弯时,可视为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若飞机以 150m/s的速度飞行,在该次水平转弯过程中向心加速度为 6g,取重力加速度 g=10m/s2,飞机水平转弯半径至少为多少? 阶段二、确定合适的评价证据 阶段三、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资源 单元教学理念、逆向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学生学案教学材料:小钢球、小玻璃球、向心力演示仪,自制定量向心力演示仪、电脑自制仪器简介:制作背景: 原有实验室向心力演示仪只能半定量得出向心力大小与质量、半径、角速度成正比,不能保证匀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