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文具》教学设计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买文具》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购物”的第一课,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一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本单元是在大部分学生已有购物经验以及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为今后认识小数奠定了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过程与方法:经历购物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并能进行简单的兑换。 教学难点: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 创设情境法:从学生非常熟悉的购物情境进入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物操作法:让学生通过人民币的分类及模拟购物等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如何付钱,如何找钱等问题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学法: 采用了观察发现法、动手实践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开始,我将会创设这样的情境: 新学期一开始,机灵狗就开了一家文具店,今天淘气就到他的店里买文具。淘气想买一些铅笔,可是他忘了带一样东西,机灵狗不肯让他把铅笔带走,你们知道淘气忘了带什么东西吗? 学生一般都能回答出是钱,要是回答不出来,我可以提示:买东西需要用到什么呢?这样学生就可以很明确的知道答案了。我就趁此告诉学生“买东西需要用到钱,我们国家的钱币叫人民币。”由此引出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以及本节课的课题:买文具。 (设计意图:借助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民币,并初步揭示人民币的功能。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中,课堂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车间”,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理解、在活动中提升。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和生活经验,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活动。 活动一:我会认 (出示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引导学生说一说你认识哪一张,是怎么认的? (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人民币的面额、字样和各种图案认识人民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当学生说到人民币上有国徽等图案的时候,我就及时指出:“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小朋友们要爱护它们,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更不要损坏人民币。”从而提高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活动二:我会分 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的人民币在小组内分一分。学生会按材质把人民币分成纸币和硬币,或者按面值把5元、2元和1元分为一类,5角、2角和1角分为一类,5分、2分和1分分为一类等等。结合第二种的分法,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并说明:在人民币中,元是最大的单位,分是最小的单位。并且教育学生要养成用完人民币及时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对人民币的分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三:我会付 在这个活动里,我将创设这样一个情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