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295694

1.2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同步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日期:2024-06-2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5次 大小:6776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二,必修,选择性,2019,人教,化学
  • cover
1.2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萃取碘水中的碘并分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B. C. D. 2.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有以下操作过程,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放置酒精灯; ②固定铁圈位置; ③放上蒸发皿; ④加热搅拌; 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A.②③④⑤①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②①③④⑤ 3.下列各组混合物中,用分液漏斗不能分离的是() A.苯和水 B.乙酸乙酯和水 C.溴乙烷和水 D.乙酸和水 4.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对描述内容所做的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KNO3)” “紫青烟”是因为发生了焰色反应 B “煤饼烧蛎成灰” 这种灰称为“蜃”,主要成分为Ca(OH)2 C 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 司南中“杓”的材质为Fe3O4 D “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抱其水熬之,则成胆矾” 其中涉及到的操作有结晶 A.A B.B C.C D.D 5.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士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6.实验室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关于该实验操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碘水和四氯化碳加入分液漏斗中,塞紧上口部的塞子,一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部,一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 B.静置,待分液漏斗中液体分层后,先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准备放出液体) 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全部下层液体沿承接液体的烧杯内壁慢慢流出 D.最后继续打开活塞,另用容器承接并保存上层液体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5个吸收峰 B.红外光谱图只能确定有机物中所含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 C.质谱法不能用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D.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质谱都可用于分析有机物结构 8.有机物A分子的质谱图如图所示。现将9.0g有机物A在足量O2中充分燃烧,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分别增重5.4g和13.2g,经检验剩余气体为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从质谱图可看出,A的摩尔质量是45g/mol B.A的实验式为C2H5O C.若A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则它可能的结构有2种 D.若A只含有一种官能团,则它可能的结构多于2种 9.下列混合物能用分液法分离的是(  ) A.乙醇与乙酸 B.乙酸乙酯和Na2CO3溶液 C.苯和乙醇 D.葡萄糖与果糖混合液 10.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的方法是(  ) A.纸层析 B.结晶 C.分液 D.过滤 11.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6H22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 A.C12H6O5 B.C12H18O5 C.C12H12O4 D.C12H14O5 12.实验室从废定影液[含Ag(S2O3)23-和Br -等]中回收Ag和Br2的主要步骤为:向废定影液中加入Na2S溶液沉银,过滤、洗涤及干燥,灼烧Ag2S制Ag;制取Cl2并通入滤液氧化Br -,用苯萃取分液。其中部分操作的装置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装置甲分离Ag2S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用装置乙在空气中高温灼烧Ag2S制取Ag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滤液中Br -的Cl2 D.用装置丁分液时,从下口放出有机相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红外光谱或核磁共振谱均可鉴别乙醇和二甲醚 B.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 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 D.葡萄糖、蔗糖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而油脂和蛋白质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光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