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03392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课件(共19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4-06-2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628349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文化,必修,统编,政治,高中,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课题: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课时 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第三单元逻辑框架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传承与 文化创新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二框: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第一框: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的功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七课逻辑框架 总议题:建国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演变看文化 议题一 中国建国以来社会主流价值观有哪些? 议题二 社会主流价值观为什么会变化? 议题三 我们今天为何如此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议题一 中国建国以来社会主流价值观有哪些? 1.1949年到1978年 这个时期为社会主义价值观孕育的时期,这段时期是中国逐步开始建立并建设社会主义阶段,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的主流价值取向。当时的价值取向可以概括为高度的集体主义。 2. 1978年到1992年 不管白猫还是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时间就是金钱等,都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喊得火热的口号,这从侧面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价值趋向,这种价值观就是重视效益,把实际的物质利益放在突出的位置。 议题一 中国建国以来社会主流价值观有哪些? 3. 1992年到2006年 21世纪初,党和国家对社会的价值观念的导向多是通过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潜移默化地进行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诉求,构建科学的社会价值取向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个时期的价值观取向是科学发展观。 4. 2006年到2013年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第一次从国家的战略高度确定了中国社会的总体价值趋向的建设方向和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主流价值取向。 思考: 1.建国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有哪些? 2.社会主流价值观是文化吗?文化还包括哪一些? 议题一 中国建国以来社会主流价值观有哪些? 一 、什么是文化 1.含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本质: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一、什么是文化 想一想张家界、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属于文化吗? 提示:不属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提示: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文化现象,要把握三点:一看是否属于人类社会的三大领域———经济、政治、文化;二看是不是精神活动或精神产品;三看是不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议题二 社会主流价值观为什么会变化? 高度的集体主义 注重实际效益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关系:不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判一判 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因此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提示:错误。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一、什么是文化 一、 什么是文化 4.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