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09021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12月份作业检查(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3108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浙江省,12月份,答案,PDF,检查,作业
    参考答案 1.niàng;歧;粹;chén 2.B 都是动词 3.B———拜读”是敬辞,指自己阅读别人的作品。请别人看自己的作品,可以用垂阅。 4.D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 5.(1)随君直到夜郎西 (2)河流大野犹嫌束 (3)巴山夜雨涨秋池 (4)遥怜故园菊 (5)晴空一鹤排云上(6)便引诗情到碧霄(7)逝者如斯夫(8)不舍昼夜 6.衍太太 南京 7.这是三打白骨精,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唐僧却受猪八戒的撺掇,认为悟空害的是好人,将悟空逐走,悟空回了花果山。故答案为:B 8.(1)“唐僧闻说,倒也信了”“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说明唐僧没有主见,“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说明唐僧宽厚仁慈;八戒明知打死的是妖怪,却在旁边冷言冷语挑拨:“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可见他喜欢挑拨是非。 (2)示例一:第十四回:孙悟空被唐僧从五行山解救后,路上打死了“眼耳鼻舌意身”六贼,唐僧责怪了几句,孙悟空怪唐僧有眼无珠,一气到了东海龙宫。悟空到东海龙王出喝茶,看到墙上挂了一幅画,正是《圯桥三进履》,讲的是张良拜师黄石公的故事。孙悟空受感动,就回到唐僧身边,继续西去。 示例二:第五六十回至五十七回:悟空又打杀了几个贼盗,唐僧大怒,将他赶离,孙悟空便去了南海观音那里。后来混世四猴之一的六耳猕猴趁机变为悟空的样子,抢走了唐僧的包袱,还打伤了唐僧。真假美猴王三界大战,最后如来佛祖收服六耳猕猴,孙悟空重新回归队伍。 9.①点明文章的主要人物和故事发生的地点:②起到线索的作用;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1分,共3分) 10.(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葫芦叶在风中舞动时叶面上的露珠滴落的情态,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为下文写母亲依照影子在衣服上绣葫芦叶做了铺垫。(2分) (2)句中的“满当当”“漾”等词,形象地描绘出了母亲在为“我”哥绣书包带上的葫芦花时满脸堆笑、心花怒放的样子(1分)。同时,运用叠词“满当当”增强了文章的音韵美(1分)。 11.在一针一线里,可以看出文中的母亲爱孩子、爱家庭(2分);在独特的图案设计灵感里,体现着母亲爱自然,以苦为乐,心灵手巧,有很纯正的美感,有自己朴素的美学(2分)。 12.文章开头详尽描述母亲在葫芦架下为家人缝补衣物的情景(1分),结尾概括总结了全文内容(1分)。这样写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点面结合,由浅入深,深化了文章的主旨(1分)。 13.“风吹雨”三个字照应诗题,既是自然界的风雨声,又象征南宋风雨飘摇的统治。这两句话通过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显得自然而巧妙。表达了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14.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以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和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愤懑。 【李诗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陆诗译文】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15.(1)像狗一样 (2)连接,紧跟 (3)就 (4)有人 16.C A.音节助词,无实意;代词,指狐狸 B.原来;原因,缘故 C.正;正 D.才;于是,就 17.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贪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 18.鬼神见了她还要敛迹躲避,何况我们狐狸呢? 19.当狐狸知道董思任来驱赶它的时候,阐明了自己不回避的原因,并劝他不要再驱赶自己,可以看出它的“智”;狐狸因为刘士玉的女仆是个孝妇而回避她,也可以看出它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