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的杏熟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例文,进一步巩固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3.通过例文学习,探讨、总结如何将起因、经过、結果写清楚、写具体,并能迁移运用。 4.尝试运用这一方法,给文章搭框架、列提纲。 教学重、难点:目标3、4. 教学过程: 板块一:习旧引新,回顾写法 1.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我们一起学习了《麻雀》和《爬天都峰》,知道了作者是怎样把把事情写清楚的。现在就请同学们一起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呢? 《麻雀》———抓住了“六要素”来写故事,特别是写清楚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了整个事情过程中“我”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爬天都峰》———在上述基础上,写清楚了“我”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 2.今天,我们继续走进一篇新的文章《我家的杏熟了》。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又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板块二:比对品析,求同寻异学写法 一、着眼感知,比对找“相同”,明确写作顺序 1.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同时边读边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互相点评。 《我家的杏熟了》这篇文章写了作者小时候家里杏树结的杏好,有一年杏熟了,小伙伴偷杏吃给摔了,奶奶为小伙伴们打杏、分杏。以后每年杏熟了,我也学奶奶给乡亲们分杏吃。 3.探讨: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4.同学们发现《麻雀》和《我家的杏熟了》两篇文章在“把事情写清楚”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小结过渡:都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顺序来写的。那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方法。 二、着眼全文,比对找重点,感受详略得当 1.速读课文,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布在文章的哪些段落上,并填写导学单第一题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2.学生汇报填写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找到的要素适机点评,解决疑问,统一意见。 3.在这篇课文中,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部分所占的篇幅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小结过渡:中间的经过是文章的重点,要多用笔墨写具体,其他的相比较不太重要的部分可以写简单些,少写些,这叫“、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这也是“写清楚一件事情”在布局谋篇方面,需要注意的策略方法。那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又是如何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的呢,我们继续学习。 三、着眼部分,比对找不同,探讨小策略 请同学们拿出助学单,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从下列4个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1.助学单上的改写的起因和原文中的相比,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2.事情经过部分,又分别写了那几件事?少些一件行不行?从中可以看出奶奶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又是这样写清楚的? 3.事情的结果是什么?“我”的做法和事情起因我的态度有何不同?是什么原因促使我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4.文章1-4自然段写了什么?既不是起因,又不是事情的经过,更不是事情的结果,能否舍掉?为什么? 交流预设: (1)故事的起因是邻居家的小淘淘嘴馋摘杏,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了。改写和原文相比,原文更引人。 引导1:为什么原文更能吸引你呢?看故事的起因,原文是从什么开始写起的?(哭声) 引导2:听到哭声,你有什么疑问?———谁的哭声?为什么会哭?读故事的人会迫切想知道。 点拨:在这里,作者就巧设了悬念,这样写的好处是更能吸引读者。咱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办法吸引读者的注意,把事情的起因写清楚呢? 引导3:从这里知道了,在写事情起因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点拔:把事情的起因写清楚就要简洁明了,快速入题,避免废话连篇,离题万里。这个写作小策略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