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12915

2024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6782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届,第一次,试卷,语文,考试,模拟
  • cover
2024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故有之以为利, 。 (《老子》四章) (2) ,竞周容以为度。 (屈原《离骚》) (3) 所作的《兰亭集序》中“ , ”两句,描写了兰亭集会人才汇聚的盛况。 2.按要求作答。(5分) 据上海围垦的史志上记载,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崇明岛上曾开展过两次大规模的围垦。崇明岛居民及全市各区人员响应号召,围垦崇明岛上的海滩荒地,先后共开垦出农田17万多亩。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深入把握独特的拓垦精神,小明同学拟开展相关调查。 (1)为了更好地完成调查,小明同学借助村广播站以及社区微信平台招募访谈对象,请找出以下广播稿中画线部分表达不得体的一处,并做修改。(3分) 亲爱的乡亲们: 大家好! 据了解我们村1960年前后曾经参与过崇明岛围垦,【甲】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段围垦往事,【乙】我们想找一些经历过或者了解过那段往事的乡亲,一起聊一聊当年围垦的故事。相信曾经参与过的乡亲一定有很多故事和感触,【丙】请珍惜这次难得的回忆青春的机会。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丁】很期待听一听往事、感受拓荒的精神。有意者可以和***联系,联系电话为***。 【 】处,修改: (2)为了营造良好的访谈环境,凸显探寻拓垦精神的访谈目标,小明同学准备了以下标语,请为他选择最合适的一项( )(2分) A.筚路蓝缕,敢叫日月换新天 B.摩顶放踵,拓土开疆志未酬 C.披星戴月,俯首甘为孺子牛 D.任劳任怨,吹尽狂沙始到金 二、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别用“常识”理解复杂世界 万维钢 ①如果一个物理学家谈物理,哪怕他只是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语言做科普,外行一般也不太敢提出质疑。人们知道物理学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尖端科学,没经过多年训练的人胡乱说话只能闹笑话。可是当一个社会学家谈论社会问题的时候,哪怕他旁征博引了好多东西方先贤的经典理论,别人还是可以毫无压力地批评他。 ②这也许怪不得大众。实践表明,像政治学这样的软科学,其“专家”的实用程度很可能并不显著高于“砖家”。1984年,心理学家泰特洛克做了一个影响深远的研究。他调查284个专门以预测政治经济趋势为职业的政治学家,向他们提出各种预测问题,要求专家们对其中大多数问题———比如某个国家的未来政治自由状况,提供出现三种可能性(保持现状,加强或者减弱)的大致概率。总结发现专家的总成绩还不如索性把每个问题的三种可能性都均等的设为33%。也就是说,专家的预测水平还比不上直接抛硬币。更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专家对自己专业领域的预测得分居然比在自己专业外领域更差。 ③但社会科学并非无路可走,它可能正处在一个大发展的前夜。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像硬科学一样,依靠实验和数据。传统专家的预测之所以不行,是因为他们依赖的很多直观“常识”,其实是一厢情愿的想当然。事实上,哪怕一个最简陋的统计模型,也能比专家预测得更好。 ④谈起社交网络,有人提出,一件东西要想在人群中流行开来,需要某些特别有影响力的关键人物在其中推波助澜。这些关键人物是社交网络中的节点,是普罗大众中的意见领袖。根据这个理论,扩大知名度的最好办法是找名人做广告。名人在微博上说一句话,应该比普通人的“口碑”重要得多。“关键人物”理论完美符合人们的思维常识。我们总是强调伟人对历史的推动,强调“一小撮”坏分子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强调明星对时尚潮流的引领。问题是,这个理论没有获得大规模统计实验的支持。 ⑤在现实生活中统计影响力非常困难,因为我们很难测量一个人是被谁影响的。现在微博、推特的出现给这种测量提供了可能。那么名人的影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