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14038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4《背影》课堂实录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56次 大小:109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课堂
  • cover
《背影》课堂实录 导入 师:上课,同学好!在上课之前,先问大家几个问题。 师:同学们,父亲在你心里,是什么样的? 生:在我心里,父亲是严厉的。 生:父亲是比较少话的。 生:我的父亲是比较凶的,我平时都有点怕他。 师:父亲,给我们的印象,大多数都是较为严厉少话的。 师:那么,你认为父子间是怎样相处的? 生:应该是没有什么共同话题。 生:应该会经常有矛盾。 师:是啊!平日里,好像我们开口喊“妈妈”的次数要多得多。父和子之间,很多都有点隔阂,也许这也正是他们男人的共同之处吧。 今天,我们一起看看朱自清和他父亲是怎样相处的。 一、大声朗读 掌握词语 师:我们一起掌握读读写写的词语,同学们一起读一遍。 师:尤其要注意标红部分。1分钟时间识记一下。 二、轻声诵读 把握课文 师:请同学们轻声诵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根据数字提示,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可在书本圈点勾画) 师:老师观察很多同学都已经完成任务了,现在组长派代表回答问题。 生:一个父亲 师:很棒!是一个父亲。同时,作者也是作为一个儿子。还有别的答案吗? 生:一个背影 师:你跟老师想到一块了,一个背影。这个背景,从始至终,都是谁的? 生:父亲的! 师:二年什么呢? 生:二年没见 师:对!能否在原文中找出来? 生:“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师:找得非常准确,那为什么他们这么久都不见面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 【补充资料】 写作背景:《背影》是记事散文,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往事的作品。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20岁,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师:那么。三处什么呢? 生:三次说话 生:三处叮嘱 师:能把这三处叮嘱找出来吗? 生:父亲因为事忙,因此不打算送“我”,且已经托人照顾“我”,但终究还是不放心而送了“我”。 生:他再三嘱咐茶房;他嘱我路上小心;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师:是啊!出门在外,最担心我们的还是我们的父母。这其中经过了父亲“再三嘱咐”“终于不放心”“踌躇”“终于决定”的犹豫反复心理,可见在父亲眼里,“我”永远是那个没长大的儿子。 师:这个三处......是不是固定的呢? 生:不是 生:好像也有三处嫌弃 师:嫌弃父亲什么呢? 生:觉得父亲说话不太漂亮 师:你找得太对了。作者觉得父亲说话不太漂亮。还觉得他父亲怎么样呢? 生:还有: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师:这能看出作者对父亲是多么的...... 生:不耐烦、不理解 师:四次......你们找到是什么 生:四次流泪 师:谁流的泪 生:作者流泪 师:我们一起找找作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流泪的 生:当看到父亲因为想念祖母,流泪;当看到父亲为自己买橘子流泪;当与父亲离别的时候流泪;再现背影时流泪 师:找得很准确,那么我们一起总结一下作者四次流下的是什么泪水。 生:第一次是因为伤心,为父亲的伤心而伤心 生:也是悲哀。 师:理解准确 生:买橘子是因为感动 师:准确 生:与父亲离别是因为伤感 师:非常好! 生:最后一次是因为伤心 师:同学们的理解能力真强。 师:五句又是什么呢?全班同学一起回答。 生:父亲说的五句话。 师:我们一起把它画出来。 师: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安慰。 生:家境困难,最艰难的便是父亲,而父亲却依然坚强并回过头来安慰“我”,这在表现父亲坚强的同时也表现了对“我”的关怀。 师:你理解得真透彻 师: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