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17045

第13、14章内能、内能的利用 期末复习知识清单 (无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

日期:2024-06-1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9584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内能,答案,物理上,九年级,人教,学年
    (课件网) 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构成:(1)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及其微小的粒子——— 分子 、 原子 构成的2、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a.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 对方 的现象 b.影响因素:扩散现象的剧烈程度与 温度 有关, 温度 越高,扩散现象越 明显 。 C.扩散现象表明:分子间存在 间隙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无规则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与 温度 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剧烈 。(3)分子间作用力:a.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引力和斥力 。b.变化特点:当分子间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 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 引力 。 C.固态、液态、气态的特性。(把表格填完整) 较大 很大 有 有 有 无 无 无 名师点拨: (1)分子的热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的运动,我们看到的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而不是单独存在的。(3)扩散现象并不局限于同一状态的不同物质之间,气体和液体,气体和固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能发生;在条件相同时,气体扩散最快,液体次之,固体扩散最慢。(4)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只是运动的剧烈程度不同。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相对缓慢,但并没有停止,不能错误地认为0℃以下时物质的分子不在做热运动。 二、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 动能 与 分子势能 的总和。2、影响因素: (1)温度:同一物体,温度越 高 ,内能越大;反之,同一物体的温度越低,内能越 小 。(2)质量:同温度、同物态、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内能大小与它的 质量 有关, 质量 越大, 内能 就越大。(3)物体的内能还与状态、体积等因素有关。例如:100g、0℃的冰与100g、0℃的水比较,水的内能大,说明内能的大小与状态有关。3、特点: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有 内能 。 4、内能的改变 改变方式 热传递 做功 实质 能量(内能)的转移 内能与机械能(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生活举例 晒太阳、烧水时水变热 哈气取暖、用热水袋取暖 钻木取火、摩擦生热、搓手取暖 补充说明 (1)热传递的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2)热传递的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直到两物体(或两部分)温度 相等 为止 做功的两种情况:一是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增加 ,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 内能 ;二是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 减小 , 内能 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5、热量:(1)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 能量的多少 叫热量,用符号 Q 表示(2)单位: 焦耳 (符号: J ) 易错警示:1.内能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2.热量用“吸收”“放出”等词修饰,不能说“含有”或“具有”3.下面是两个有关热学方面的观点,请用实例说明它们是错误的。(1)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压缩空气做功,使气体温度升高 三、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 质量 和 升高的温度 的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 表示,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 J/(kg·℃) 。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强弱的物理量。 3、水的比热容及意义 水的比热容是 4.2×103 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 4、热量的计算: cm(t-t0) cm(t0-t) 注:1、若不考虑热损失,在热传递中,Q吸 = Q放 2、计算时注意题中温度的表述:温度“升高到”“降低到”是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