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讲) 形的视觉印象 章节名称 形的视觉印象 教学内容分析(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主要内容) 本课是湘教版高中美术《绘画》第一单元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的第一节课,在学生已经建立了形能表意,图形能“说话”的意识后,在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画家能够运用各种不同形式的造型语言表达情感的基础上,进而理解绘画中形的表现方式,理解轮廓形、轮廓形的强化性、形的封闭性、形的“图”与“底”的关系等,最后以所学的知识绘制一生活中的形,真正感受形的魅力。这种对形的认识与理解,有助于学生观察与理解形的整体性,为下一节形的比例与构图打下良好的框架。 依据标准(教学内容与课标、高考考试说明的关系以及教育理论依据) 课程标准依据: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能运用美术的思维理解生活,表达情感。教育理论依据:按感知、分析、理解、实践、掌握、运用这样的心理学依据来进行课程设计。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通过观察与分析绘画作品中的“形”与生活中“形”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形的产生与表现规律。美术表现:导入<马蒂斯的《舞蹈》赏析(理解形的外轮廓强化性)———分析形的三种形态(简略、细致、强化)———由强化形而引入形的外轮廓与结构—由外轮廓再次论证外轮廓形的强化———由外轮廓形而理解形的封闭性与正负形—通过绘制摩托车感受形的内外轮廓———最后真正理解形的三种形态(简略、细致、强化)。审美态度:建立绘画中“形”的概念,养成仔细观察、概括提炼形的习惯。 学习者特征分析(每学期的第一章节或单元一定要填写) 一般特征:对绘画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同时对形的观察都是非常的局部,因此教学的重点是让能理解形的封闭性和形的内外轮廓,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整体认知形的意识形成。初始能力:从最简单的外轮廓尝试练习中去获得最基本的形的强化与封闭。信息素养:对卡通漫画的形较为喜爱,但对生活的形较为陌生,让学生对生活的形做一绘制后,有助于学生理解绘画形与生活形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考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编 号 学习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1 图形识读 与学生共同分析理解形的类型,理解绘画形与生活形,理解形的外轮廓封闭性和强化性。 2 审美态度 理解绘画形是来源于生活形且对生活形的强化或抽象。 3 美术表现 由外轮廓而到内轮廓具体掌握绘画中“形”的表现和强化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了解形的封闭性及外轮廓与内轮廓的关系,运用内外轮廓封闭法完成一幅绘画作品。 通过摩托车的绘制,让学生通过绘制形的内外轮廓,从而理解形的封闭性,理解形的前后关系与整体性,再而理解抽象形、细致形和强化形的关系。 教学难点 形的封闭性和“图”与“底”的关系,结构与外形轮廓的关系。 通过人物剪影和手的外轮廓绘制让学生逐步理解结构与外形轮廓之间的必然联系。 学法指导设计:鉴赏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学环境设计:教材、范图、电子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策略的选择及其理由: 按感知、分析、理解、实践、掌握、运用这样的心理学依据来进行课程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检测反馈 出示学习目标 了解强化形 Ppt 外轮廓强化形 检测、巡视 形与结构 Ppt 形的轮廓起伏 问题反馈 形的认知 Ppt 正负形 互动研讨 合作学习(讨论) 解析图片 Ppt 讨论分析意图 点拨讲解 解析图片 Ppt 讲演理解意义 归纳拓展 展示图片 Ppt 总结升华情感 当堂训练 训练、巡视 绘制图形 教材 尝试体验学习 简要评点 形的内外轮廓 Ppt 尝试体验学习 布置课后作业 绘制卡漫人物 Ppt 延伸拓展 教学过程设计(必须分课时写出教学的详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