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22204

2024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9850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
  • cover
(课件网)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阶段特征】 中国 世界 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1)政治:国共两党由对立走向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2)经济:长年战乱和日本的侵略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3)思想:毛泽东思想逐步走向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七大) 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形成,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最终打败了法西斯国家。战后,两极格局形成 考点1: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八上第18课P86-90) 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 1.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1](成都 2022· 26) 概况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2]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3],炮轰沈阳城[4],于次日清晨占领沈阳 九一八事变[1](成都 2022· 26) 结果 短短4个多月,日军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并扶植溥仪[5]建立伪满洲国[6],实施殖民统治 影响 (1)对中国: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成都2021·26(1)] (2)对世界: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局部抗战 (1)抗日义勇军: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7],抵抗日军的侵略 (2)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8]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9](成都2022·26) 2.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华北危机[1] 表现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2]”,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认识 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一二·九 运动[3] 概况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遭到反动军警镇压 意义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西安事变(巴中2023·7) 背景 (1)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国民党将领张学良[4]、杨虎城[5]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2)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6]”政策 概况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7]”,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8]” 结果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2)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9]初步形成 考点2: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八上第19课P91-95)(成都2023·8;宜宾2023·8) 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 七七事变 概况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炮轰中国军队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10]”,又称“卢沟桥事变[11]” 结果 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赵登禹[12]、佟麟阁[13]将军壮烈殉国;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影响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14]的开始 第二次国共合作 标志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15],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表现 (1)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6],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2)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17],叶挺任军长 意义 (1)以国共合作[18]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