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段 高中 学科 物理 使用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 牛顿第一定律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主要分析本课时所在单元内容结构和育人价值) 本节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内容,是整章教学的知识基础。通过本节学习,能够从力和运动的关系角度分析物体运动的原因,有利于学生了解物体运动的根本原因。 2.本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分析本课时学习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核心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分析;本课时内容组成要素及之间的关系;已学内容与本课内容的关联,等;可用结构图示呈现) 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从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知历程,体会物理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建立的不易。通过感受伽利略理想实验的魅力,学会科学推理的研究方法。从力和惯性作为科学概念的提出过程体会物理观念的形成过程,从对 规律发现过程的学习体会理想实验加逻辑推理的科学思维方法。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认知物理学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与解释,具有学习物理学的兴趣。了解物理认知的过程,发现物理思维方法对物理研究的重要作用。 3.学习者分析 (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已经了解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知道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但对其认识还不够深入;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处于进一步的拓展阶段有较好的灵活性和拓展性。 4.学习目标确定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和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2.培养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论的教育。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通过物理学史的简介,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4.通过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创新的科学探究精神。 5.学习重点难点 (明确提出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并简述教学过程中强化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策略)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教学难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学习与理解。 6.教学准备 (教学需要的实物准备、教具与学具、PPT等) 多媒体、相关实验器材 7.学习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展示视频,介绍风沙天气,并阐明近十年京津地区风沙很少见了,提问:风沙天气的成因是什么?有哪些治理措施呢? 激发学生思考运动原因 深度研习 运动和力的关系 1.运动和力的关系认知进程: 介绍:亚里士多德对运动的分类 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某个地方。 伽利略提出质疑: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难道真的是因为没有外力的作用吗? 伽利略进行猜想:没有摩擦阻力、流体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 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伽利略在推理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在水平面上永久的运动下去。(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笛卡尔补充: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