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25373

【全国版】中考一轮复习—历史 七上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学案 原卷版 解析版

日期:2024-06-2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1次 大小:11180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时期,原卷版,学案,巩固,建立,国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上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10年8考) 【时空线索】 【课程标准】 ⑴了解秦汉时期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⑵知道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知道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知道汉朝与匈奴战与和的关系史实。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⑶能结合语文、地理等课程的学习,通过阅读古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查阅地图,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通过探究与讨论,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内容要点】 一条主线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两大人物 秦始皇和汉武帝。 三大成就 秦统一六国、汉武帝大一统、张骞通西域。 四大措施 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与货币;“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知识点1:秦统一中国 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灭亡﹑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一、秦灭六国: 1. 秦灭六国的原因(条件): ⑴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⑵商鞅变法的成功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⑶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秦灭六国: ⑴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⑵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秦朝建立:①时间:公元前221年 ②建立者:秦王嬴政 ③都城:咸阳 4.秦统一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⑴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②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由皇帝决断。 ③地方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⑵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⑶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⑷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⑸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开凿灵渠,统一岭南。 2.皇帝制度的特点: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3.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秦的暴政 1.表现:(1)繁重的徭役。(2)沉重的赋税。(3)残酷的刑法。 2.秦二世更加残暴,与赵高狼狈为奸。 四、陈胜、吴广起义 (又名“大泽乡起义”)———揭竿而起 1.原因:(1)根本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 。(2)直接原因:戍边遇雨误期 。 2.时间、地点和人物:(1)时间:公元前209年。(2)地点:大泽乡。(3)领导人:陈胜、吴 广。 3.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